□ 本報記者 蘇萍 見習記者 胡謀榮
早晨,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后,再來到天等縣都康鄉鑫達手套廠開始一天的工作;傍晚,按時到學校把孩子接回廠里,她繼續做完手頭上的工作,而孩子就在一旁的兒童活動室里寫作業,完成工作后,母子倆一起回家。
這是天等縣天等鎮榮華村留守婦女黃蘭鳳一天的真實寫照,也是廠里多數留守婦女的生活常態。
“我愛人在廣東務工,平時家里只有我和孩子在,我想過出去打工掙錢,但這樣一來孩子就沒人照顧了。”黃蘭鳳說,好在找到了現在的這份工作,既可以照顧孩子,又能掙錢補貼家用,減輕家庭負擔。
“這個扶貧車間跟我朋友工作的扶貧車間好像一樣,又不太一樣。”黃蘭鳳告訴記者,一樣的是車間都是計件算工資,上下班時間靈活;不一樣的是,自己所在的扶貧車間還有兒童活動室,小孩可以在里面寫作業、看書,大人可以繼續做完手頭上的活后再和孩子一起回家。
黃蘭鳳所在的都康鄉鑫達手套廠同時也是天等縣的一個“巾幗扶貧車間”,至今共吸納員工152名,其中,留守婦女就占了90%。
“2015年的時候,我和愛人回來探親,發現當地有很多留守婦女,農閑時候沒有事情做,又不方便出去打工,我們心里就有了在這里辦廠的想法。”鑫達手套廠總經理劉建華告訴記者,扶貧車間成立后,工廠優先招錄了一批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留守婦女,為她們提供就業崗位,讓她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考慮到大人在上班時孩子無人陪伴的問題,天等縣婦聯還在廠里投放了一批兒童娛樂設施,建立兒童活動室。除此之外,周末的時候,還經常有志愿者到兒童活動室開展公益活動,教小朋友寫作業,輔導學習。“小朋友們可以在兒童活動室里一起玩玩具、寫作業,結伴玩耍,我們大人工作的時候就省心多了。”黃蘭鳳說。
針對一些留守婦女基礎差、缺技術、就業難等問題,扶貧車間對新入職的留守婦女免費進行技術培訓。為了建立巾幗扶貧工作長效機制,吸引帶動更多留守婦女實現增收,扶貧車間對新入職的員工提供兩個月的保底工資,第三個月員工技術熟練后,才開始以計件算收入,多勞多得,凡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工資,每月額外再多加100元。
“扶貧車間剛建立的時候,我就在這里工作了,我愛人外出務工,我在家照顧老人小孩,空閑的時候就來上班,平均每月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離家近,既可以照顧家里,又能補貼家用,生活越過越有奔頭了。”手套廠員工閉美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