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德州7月30日訊(記者 徐付彪)沿崇德十二大道往北走,路右邊有一個體量巨大的社區,這便是省級標準化示范社區——陵城區鳳儀城社區。穿過西門進入鳳儀城社區,干凈整潔的街巷,郁郁蔥蔥的綠化帶,文明熱情的居民……和諧完善的社區讓人耳目一新。
事實就擺在眼前,這“村改居”拆出了寬敞新居,也帶來了幸福生活。“變化太大了!你看現在村民們住的新社區,學校、活動室啥都有。”58歲的張志國是第一批遷入鳳儀城社區的村民,他說,原先的村莊啥都沒有,冬天群暖只能用煤爐。如今,不僅用上了暖氣,小區配套設施也越來越多,居民生活越來越方便。
2017年前,13個村的村民除了種地就是外出打工,掙的都是辛苦錢。脫村“上樓”后的村民,腦筋也跟著活了起來,有人搖身一變成了小老板,做起了生意,有人跑起了運輸……兩年過去,原先村民的日子也隨著鳳儀城社區“飛”了起來。通過“村改居”,來自13個村的7000余名“張志國”們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做好社區工作十分重要。”村民身份轉變后怎么有效管理,服務到百姓心坎里?省級標準化示范社區的鳳儀城給出的答案是:“六步工作法”構建“小網格、大民生”,政社互動、服務民生。
隨著13個村莊集體搬遷入住鳳儀城社區,舊有村莊的居住格局被打破。2017年7月,鳳儀城開始推行“走訪、記錄、辦結、回復、評價、運用”網格化服務管理六步工作法,實現了聯系服務居民的常態化、零距離。鳳儀城社區共包含15個網格,所有網格長、網格員的照片和聯系方式對外公布,讓居民能夠找到人、辦成事。
近日,一場關于警示村黨支部書記樹立正確權力觀的皮影戲《小微權力》,在鳳儀城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內上演,風趣幽默的節目又發人深思,讓13個村黨支部書記受益匪淺。成立于2018年5月的鳳儀城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不光“放電影”,還組織了40多名成員的文明實踐志愿者隊伍,成立了由老教師、老黨員組成的宣講員隊伍,在群眾中策劃了眾多參與性強的文明實踐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正在不斷推動鳳儀城社區從“一處美”向“處處美”、從“口袋富”向“腦袋富”、從“有顏值”向“有氣質”升級。
在探索社區治理工作的過程中,鳳儀城社區總結出一套符合陵城區“村改居”社區現狀的治理體系,即:處理好黨、政府和社區主體的關系,落實好協商民主、四社聯動(社區主體、社會組織、專業社工、社會志愿者)、文化引領和多元參與機制。以鳳儀城社區心連心社工組織為例,聘請德州市心連心社工組織進駐后,為社區群眾提供各類公益服務活動。
現在,鳳儀城社區一年的公益活動場次不低于300次。同時,還組建了“一米陽光”志愿者服務組織,通過志愿者將自己的志愿服務時間存進“愛心銀行”。通過社工、社會團體、社區志愿者利用現有社區資源,開展的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鳳儀城社區這個“大家庭”變得越來越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