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梁乾勝 通訊員 黃弋寧
最近,梧州市萬秀區又新增了一個網紅“打卡點”——云龍橋北岸山坡。這里的山坡披綠衣,漂亮的鮮花五彩繽紛,不遠處的噴泉正在隨風起舞,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拍照“打卡”。
云龍橋頭山體美化綠化工程是去年萬秀區城市提質工程重點項目之一。
去年以來,萬秀區以“四城聯創”為抓手,以問題為導向,以群眾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全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提高承載能力,城區面貌煥然一新。
據介紹,2019年萬秀區獲自治區級生態縣(區)稱號。今年一季度,萬秀區群眾安全感達99.3%,位列廣西第一。
A 城建提速,美麗街景獲點贊
今年“五一”假期,平南縣游客梁華帶著家人自駕到梧州市區游玩,來到萬秀區發了一條在騎樓城和潘塘公園游玩的相片到朋友圈,美麗的街景馬上引來眾人點贊。
萬秀區城區顏值不斷提升,緣于該區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大力開展城市建設提質工程。
去年,該區西江路、中山路、新興一路等10多條主次干道實現了“白改黑”;潘塘、珠山、白云山等景區提質升級,白云山公園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多個地質災害隱患點整治提升為游客“網紅”打卡地;云龍大橋、鴛江大橋、桂江一橋等關鍵節點亮化美化;投入571萬元推進騎樓城綜合整治與保護提升。
如今,從主城區到從大街小巷再到住宅小區,變化隨處可見,顏值越來越高。在萬秀區文瀾路,紅色的自行車道與灰色的人行道相映成趣,市民出行更方便。
城市提質,讓萬秀區更具有投資價值。今年一季度,該區招商引資區外境內到位資金13.76億元,其中重大項目建設引進區外境內資金9.83億元,占比為71.4%。
B 改善人居,群眾更具幸福感
5月18日,萬秀區富民片區棚戶區改造地塊開工建設。這標志著該棚戶區改造項目正式步入建設階段。
為改善人居環境,萬秀區全力加快棚戶區改造環境整治類項目,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去年棚戶區改造完成1.31萬戶(套),被自治區評為棚戶區改造工作先進縣(區)。
利用棚戶區改造環境整治類項目帶動萬秀區“美麗小巷”建設。為打造小巷治理新名片,萬秀區大力推進龍骨小區、下沖小區、富民舊電業小區以及學德路、高地路、維新里等18條“美麗小巷”的改造提升改造工程;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改造完成步埠小區、骨路、下三云小區等11條小街小巷,使小街小巷得到綠化、美化、亮化、硬化;舊貌換新顏,金龍巷、維新里入選第四批自治區級歷史文化街區……
“生活便利了,群眾幸福感更加突顯。”萬秀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城市提質工程建設,群眾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C 精細管理,生態文明大提升
萬秀區南中、大東、新興、怡景等農貿市場整潔有序,面貌煥然一新;在新興一路,違建廣告牌不見了,街道變清爽了;在新興社區,頭頂的“三線”(即電力線、通信線、有線電視線)被整治……這些美麗的變化離不開萬秀區實施的精細化城市管理。
去年以來,萬秀區對城市基層治理推行街長制度,將部分行政職能下沉,從城管、市場監督、公安、交警、環衛部門選派精干執法人員下沉到街道,整合行政管理資源,構建大城管體系,建立高效聯動工作機制,夯實智慧化城市管理基礎。利用“標準化”“數字化”“信息化”手段,通過搭建城區、部門(街道)、社區三級運行體系,實行網格化、精細化管理,確保管理體系高效運轉。去年,共清理廢棄家具、無主建筑垃圾、綠化枯枝、淤泥雜物6386噸,對轄區范圍的小街小巷進行清理衛生死角5320處,清理牛皮癬2100多處,農貿市場清理5.7萬噸雜物垃圾,確保了城市的整潔有序。
以“四城聯創”為抓手,重點整治轄區各市場周邊的商鋪占道經營、流動攤點亂擺賣、亂搭蓋伸縮雨棚或棚架等、雜物亂堆放、戶外廣告亂設置或殘破、私設斜坡臺階等市容問題,共出動2萬多人次,規范日常頑固性跨門檻經營商鋪2.8萬起,整治流動擺賣近5萬起。
為讓管理更精細,萬秀區推行數字城管建設,成立城市管理信息中心作為指揮、調度、協調數字化城市管理事務的機構,向各鎮街、職能部門派遣處置任務并監督完成情況,各單位按職能積極參與城市管理,構建城區、街道、社區三級網絡管理體系,實現城市管理的動態化、精細化、標準化。通過一系列的城市提質建設,萬秀區城市綠化、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據監測,2019年,該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重要江河湖庫水功能水質達標率100%,城市污水處理率96.3%,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2.9%,PM2.5平均濃度下降8.6%,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獲自治區級生態縣(區)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