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專題 > 焦點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要聞 > 正文 |
【焦點訪談】綠色消費有心有招 人人應為人人可為 (3) |
2017年06月05日 11:04 來源:央視網 編輯:陳麗婕 |
|
實際上,食物浪費并不僅僅在餐桌上。在提及浪費食物的問題時,往往會更多地關注消費端,忽視食物生產、儲存、流通等環節的“隱性浪費”問題。例如有些食物因為打蔫會被丟棄,而有些食物被丟棄的原因,僅僅是因為顏值低。前不久,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一個社會機構,借鑒國外的有效做法,在國內發起了一場“不浪費、好好愛”的行動,從全國農場、超市、餐廳收集近千斤因為“被嫌棄”而即將被浪費的食物,請十多位大廚精心烹制,520名現場觀眾用一場大型的“光盤行動”享用了它們,共度了一段“好食光”。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駐中國代表馬文森表示:“我們還將有更多的活動,探討在價值鏈過程中的創新解決方案,旨在減少食物的浪費和損失。我們一些創新性想法、技術、方案,能夠切實解決食物的浪費和損失,使中國能在這個領域成為世界的先鋒和榜樣。” 據中國科學院2013-2015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這相當于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而生產這些食物所要消耗的資源也是觸目驚心的。以水稻為例,據農業部測算,每生產1噸水稻,就要消耗2000噸淡水和將近2畝的耕地資源,同時還要投入相當數量的化肥和人工勞動等等。不僅如此,浪費食物還對環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馬文森說:“為了生產這些沒有被我們最終消費的糧食,消耗了巨大的能量,產生了大量的溫室效應,這些都加劇了氣候變化。” 看來,要在全社會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首先得做個有心人,之后就能想出既管用又愿用的實招。杜絕浪費,除了吃喝,出門多乘公交,居家節水節能,購物簡單包裝,生活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對于有心人都是舉手之勞。說了消費端,生產、儲存和流通等環節的“隱性浪費”更需要人人參與。關愛環境,綠色消費,從我做起,有心有招,人人應為,人人可為。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