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廣西頻道 > 正文 |
2025年境外媒體來賓行 | 來賓蠶桑產業:智能車間+千年壯錦 織就致富新“絲”路 |
2025年11月19日 16:19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通訊員 陳霞 文/圖 編輯:陳煜炫 |
|
在忻城繭絲綢產業園的智能廠房內,自動絡絲機高速運轉,將絞裝絲精準轉化為筒裝絲;數碼印花區里的高速設備組成生產線,將電腦屏幕上的彩色圖案精準呈現在布匹上……這座現代化的產業園區,正是來賓市蠶桑產業智能化轉型的生動縮影。 11月16日,參加“探尋產業數智賦能 共話高質量發展——2025年境外媒體來賓行”的媒體代表走進廣西同益國絲發展有限公司、廣西壯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探訪來賓蠶桑產業在新時代如何實現“破繭重生”。 目前,來賓市擁有9家規模以上繭絲綢加工企業,其中8家為繅絲加工企業。2024年生絲產量約2000噸,工業總產值達10億元,繅絲生產規模為4.3萬緒,占全區的12%。 在忻城繭絲綢產業園運營方廣西同益國絲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劍桿織機有序運轉,絡絲、并絲、捻絲等工序在自動化生產線上無縫銜接。 采訪團參觀絲綢加工車間。 “自動絡絲機、并絲機、倍捻機等智能設備補齊了忻城在織綢、數碼印花等環節的產業空白,如今,智能印花機每小時產能達4000多米,是傳統設備的數十倍。”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韋懿宸介紹說。 據了解,忻城繭絲綢產業園分三期建設,一期項目總投資11.47億元,已建成18個標準廠房,累計生產真絲綢約400萬米,產值達2億元。 一根絲線串聯起千家萬戶的致富路,一幅壯錦承載著千年的文化記憶。作為壯錦重要起源地,忻城為這項古老技藝賦予新的時代生命。 廣西壯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蘭培文是一名“90后”返鄉青年,通過將壯錦技藝融入旗袍、馬面裙、高跟鞋等現代服飾,讓傳統工藝重獲市場認可。
廣西壯宏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壯族服飾受采訪團青睞。 “今年我們的訂單量穩步恢復,僅上半年銷售額就有400多萬元,產品除銷往廣西區內,還遠銷海外市場。”蘭培文表示,公司正與當地絲綢加工企業合作,推動規模化生產,讓千年壯錦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更為可貴的是,該公司通過設立居家靈活就業示范基地,累計免費培訓群眾超6萬人次,成功帶動1400多人就業創業,實現人均年增收1.5萬元,讓文化傳承與富民增收相得益彰。 近年來,來賓市緊抓國家“東桑西移”戰略機遇,以“優桑優繭優絲”工程為核心,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2024年,全市產銷鮮繭6.14萬噸,產量分別占廣西總產量的12.67%、全國總產量的7.94%;今年1—9月,全市蠶繭產量5.12萬噸,呈現穩健發展態勢。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