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鄉村頻道 > 正文 |
2025“東盟伙伴”媒體合作周觀察:在機遇中看中國 在開放中看廣西 |
2025年11月11日 16:43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黃靜 關詩辰 編輯:關詩辰 |
|
新聞眼11月3日至7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5“東盟伙伴”媒體合作周在廣西舉辦。合作周主題為“開放、人文、家園”,開展“‘東盟伙伴’一起看中國”中外記者聯合采訪,舉辦中國—東盟青年媒體人對話會等活動,推動雙方在深入交流中凝聚共識,共商合作共贏之路。活動期間,中外媒體記者走進南寧、柳州等地實地采訪,以多元視角與立體敘事,生動展現中國高質量發展的蓬勃態勢,廣西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取得的豐碩成果。 2025“東盟伙伴”媒體合作周在廣西南寧開幕。 筑媒體之橋,通合作之路 今年是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6個東盟國家的建交節點。開幕式上,東盟國家的嘉賓表達了與中國媒體合作的期待與愿景。 當前柬埔寨年輕一代擅長通過短視頻在社交媒體上講述中柬合作的日常故事。柬埔寨新聞部國務秘書肯·顧納瓦表示,柬埔寨愿繼續與中國及所有東盟伙伴一道,攜手構建一個開放、創新、共融的媒體格局,建設共同的家園。在緬甸宣傳部副部長耶丁看來,面對數字化迅速發展,需要通過團結協作、深化交流與加強媒體合作來進一步增強凝聚力,促進各國民眾間的相互理解,共同塑造一個以和平、創新、相互尊重為核心的區域媒體新格局。 泰國媒體發展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塔納功·習素塞表示,雙方各領域合作持續深化拓展,尤其在文化領域取得累累碩果。泰國愿與中國加強溝通協作,共同推動媒體與創意文化產業的深度合作。“在瞬息萬變的數字時代,媒體不再只是新聞報道者,更是連接文化、增進理解的‘橋梁’。”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坎潘·培亞馮在視頻致辭中表示,相信本次合作周將成為“啟迪新思維、開辟新路徑”的重要平臺,把媒體合作提升到新高度。 泰國媒體發展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塔納功・習素塞接受廣西國際傳播中心記者采訪。 促科技發展,智啟新未來 從南寧國際鐵路港到中國—東盟國家人工智能應用合作中心,從上汽通用五菱智能島式工廠到柳工挖掘機智慧工廠,在日新月異的八桂大地上,東盟國家記者用鏡頭記錄廣西科技發展的蓬勃動能。 在南寧國際鐵路港展廳,越南萊州報業與廣電集團副總編阮氏玉河被一組數據吸引:截至11月3日,廣西始發中越班列已累計發運貨物29956標箱,同比增長124%,超2024年全年總量44%。印度尼西亞巴拉塔傳媒主持人阿德里亞·阿斯塔利感慨道:“中國港口的智能化運營大幅降低了包括印度尼西亞在內的東盟國家物流成本,真正推動了貿易暢通!睌祿谋澈,是通道效能持續釋放的體現,更是區域經濟融合深化的縮影。
東盟國家記者在南寧國際鐵路港展廳了解交通樞紐智能化建設。 在今年東博會上備受關注的AI翻譯眼鏡,也成為參加此次活動的中外記者爭相體驗的“明星產品”。這款由廣西企業生產的AI產品,已銷往泰國、柬埔寨等東盟國家。“我太喜歡了!”“戴上它,我就不用翻譯了!碧﹪鳱ation電視臺主持人林戀茹在現場試戴后,連發好評。緬甸國家廣播電視臺臺長耶乃戴上這款眼鏡后,與記者交流無障礙。他說:“廣西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成就,不僅展現了中國的發展動能,也為東盟各國提供了協同創新的機遇,讓東盟各國共享發展成果!
東盟國家記者在南寧體驗AI翻譯智能眼鏡。 在中國—東盟國家人工智能應用合作中心的一系列沉浸式科技體驗,讓柬埔寨新聞部副國務秘書布拉·濤阿米達驚嘆不已:“中國借助AI將人類的夢想照進現實。”菲律賓國家電視臺記者、主持人艾倫·考利那萊斯·弗蘭西斯科在體驗AI變裝后表示,中國不僅AI技術先進,更為可貴的是中國愿與東盟國家共享成果的開放姿態,“希望這些技術能盡快在東盟國家落地生根”。
東盟國家記者參觀中國—東盟國家人工智能應用合作中心。 在上汽通用五菱的智能島式工廠和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AI不再是概念,而是被真正應用于生產場景中。老撾國家廣播電臺記者蘇麗翁·潘塔吉參觀五菱后感慨道:“中國制造融入了大量人工智能,極大提升了生產效率,令人大開眼界。我希望老撾能與中國在汽車領域加強AI應用合作,這將加快我們的發展步伐。”
東盟國家記者體驗廣西產新能源汽車。 另一邊,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記者都把采訪重點聚焦在柳工產品創新研發上!傲ぴ谌驌碛20多個制造基地,12個研發基地,1.7萬多名員工,產品遍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柳工產品管理部負責人韋順宜流利地用英語介紹。這一組數字是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生動見證,也是廣西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的真實寫照。
菲律賓記者接受采訪。 走訪越深,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國際合作部主管拉茲亞扎·本·穆罕默德越有感觸。他表示,人工智能在中國農業、工業與服務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充分體現了其作為產業變革引擎的強大動力,“我期待中國與東盟在AI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拓展,通過技術轉移、人才培訓和聯合項目開發等,為彼此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跨地域互鑒,越山海情長 今年是“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中國與東盟友好往來延續千年,各國多姿多彩的文化交織成絢爛的圖景。進入新時代,廣西以生動實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其中可借鑒的范式聚焦了東盟國家記者的目光。 在洋溢著民族風情的南寧相思湖小鎮,老撾《萬象時報》總編輯彭莎婉·提喬饒有興致地體驗了中國傳統竹編技藝,“在老撾,大家也用竹子制作各種手工藝品。老中兩國的傳統技藝不僅精湛,也都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情感。這次體驗讓我對廣西如何保護傳統文化有了直觀的感受,很美妙!弊哌M柳州紫荊花文化創意廊展覽館,柬埔寨仙女電視臺記者尹沃英被一件件精美的民族服飾深深吸引,點贊廣西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創新。她說:“希望能借鑒廣西的做法保護和傳承好柬埔寨傳統技藝,創造性開發各類工藝品,吸引更多年輕人的喜愛。” 東盟國家記者打卡南寧相思小鎮。 從邕州古城·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的城市記憶,到龍潭公園侗寨引人入勝的實景演出,印度尼西亞巴拉塔傳媒攝像記者里卡多·昂格羅不停地觀察、不斷地思考。這些場所已從單純的參觀地,躍升為民眾樂于暢游的文化棲息地,他由此更深地體會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性,“我把在廣西的所見所聞與朋友們分享,希望他們也能來中國走走看看! 中外記者穿上戲服體驗中國戲曲表演。記者 沈程 攝 當東盟國家記者在螺螄粉產業園區,參觀袋裝螺螄粉生產流程、體驗“嗦粉”文化后,對“工廠變景區”這一創新模式所展示的一碗粉從街頭小吃到百億產業的升級之路,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傲萋菸嚪垡殉绞称繁旧沓蔀橐粋文化IP,能衍生出冰箱貼、明信片等文創產品,為東南亞許多未能產業化的民間美食提供了寶貴借鑒!庇《饶嵛鱽啺屠䝼髅娇偨浝砬窳邑S頗受啟發。 柳州螺螄粉“圈粉”東盟國家主持人。 柬埔寨國家傳媒記者桑占塔一路拍個不停!皬V西打造的文化IP令人印象深刻。通過以一碗粉吸引全球目光的柳州,我們能感受到中國政府為國家發展付出的巨大努力。”他通過現場視頻分享,向國際友人發出邀請:“隔著屏幕看,不如來中國親身體驗。” 柬埔寨記者第二次走進廣西,由衷為中國科技發展點贊。 柳州工業博物館內的自助照相機定格了中外記者歡聚的瞬間,見證了跨越山海的友誼。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主持人娜塔莎·阿麗亞動情地說:“此次廣西之行我收獲良多,既了解了廣西民族文化又交到新朋友,我要把廣西的美食美景介紹給更多的馬來西亞民眾。” 5天時間里,中外記者增進友誼、共話發展。每一次合影、每一番暢談、每一刻分享,交織成難忘的廣西記憶。他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機會交流合作,成為摯友,彼此支持,共享機遇。正如邱烈豐為雅萬高鐵創作的歌詞所言:“當我們同心攜手,世間便無不可能!
參與“‘東盟伙伴’一起看中國”聯合采訪的中外記者合影。 記者手記:讓彼此更加靠近 這次行程中,最令中外記者印象深刻的莫過于AI科技帶來的震撼。從中國—東盟國家人工智能應用合作中心的沉浸式體驗,到上汽通用五菱智能島式工廠和柳工挖掘機智慧工廠的實際應用,我們看到了廣西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蓬勃生機。當東盟國家記者爭相試戴AI翻譯眼鏡,實現無障礙交流,我們真切感受到技術正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的新紐帶。 在南寧國際鐵路港,一組組飆升的班列數據讓我們看到了廣西持續釋放的開放活力;在柳工挖掘機智慧工廠,機械臂精準舞動的場景,讓我們感受到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深刻變革。這些見聞讓我們堅信,中國與東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勢不可擋——這不僅是技術的流動,更是共同愿景的逐步實現。 本次活動也讓我們看到,媒體合作蘊藏著無限可能。盡管我們來自不同國家,語言多樣化,卻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在南寧相思湖小鎮體驗竹編技藝時,老撾記者說他們也有相似的工藝;在柳州工業博物館合影時,我們分享著跨越山海的歡笑,這些時光讓我們感受到超越語言的共鳴。 與東盟同行交流心得時,我發現彼此都對記者職業懷有同樣的熱忱。柬埔寨同行用短視頻講述日常合作,菲律賓記者努力呈現真實的中國。我們都相信,雖然工作辛苦,但通過媒體報道讓更多人看見世界、了解真相,這一切都格外值得。馬來西亞同行傾力把廣西文化介紹給海外觀眾,印尼記者誠邀朋友來看看真實的中國……我們感受到這不僅是一次采訪任務,還肩負著搭建理解之橋的使命。這也正是本次活動最觸動我們的地方——我們都在為講好中國與東盟的友好故事而共同努力。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