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圖片頻道 > 高清圖集 > 正文 |
當詩歌與山水同頻 第三屆南寧國際詩歌周精彩繼續 |
2025年11月13日 10:19 來源:南寧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李宗文/文 劉增璇 蘇昭宇/圖 實習生 黃芳曦 編輯:馮芯然 |
|
由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中共南寧市委宣傳部主辦,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南寧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南寧市融媒體中心聯合承辦的第三屆南寧國際詩歌周繼續精彩進行,中外詩人和攝影家,通過參觀采風,用他們的筆和鏡頭記錄南寧精彩故事。
水上音樂詩歌朗誦會。 邕江夜曲,一場流動的詩意盛宴 10日晚,第三屆南寧國際詩歌周的重要活動——水上音樂詩歌朗誦會在邕江游船上舉行。穿城而過的邕江,是南寧的母親河,不僅承載著這座城市優美的自然風光與獨特的生態魅力,也積淀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與鮮活的城市記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邕江(郁江南寧市段)成功入選2024年全國幸福河湖案例,更彰顯了這條河流在生態與人文融合中的典范意義。
哥倫比亞詩人李戈(右一)在朗誦。 邕江大橋、古城墻、凌鐵大橋、亭子碼頭等一個個南寧地標,為文藝家鋪開了流動的畫卷。在詩意盎然的夜晚,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吉狄馬加激情澎湃地朗誦了《鷹的葬禮》,隨后還即興展示了一段音樂才藝——一首高亢蒼涼的西北“花兒”民歌,激起現場陣陣掌聲。中國詩歌學會社會活動部主任馬文秀則朗誦了溫婉動人的詩作《雪白的鴿子》。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海男也即興賦詩,用深情的語言贊頌邕江的夜色與情懷。詩人施施然帶來《南寧三街兩巷》,詩中“我在人群中踮腳翹首/而你,還徘徊在金獅巷的金鋪”“恍惚中,你抬起挑選金器的玉手/而我一直坐在這張八仙桌旁從未離開”的精妙語句,將南寧歷史時光中的詩意描寫得淋漓盡致。
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吉狄馬加在朗誦。
詩人朋友近距離感受馬山三聲部民歌。記者 蘇昭宇 攝
詩人朋友行走在山水間。記者 蘇昭宇 攝 馬山行吟,在山水與鄉韻中汲取靈感 11日上午,詩人與攝影家們前往馬山采風。他們首先來到馬山縣古零鎮水錦順莊開展采風活動,沉浸式體驗了壯族三聲部民歌、會鼓表演、打扁擔等多項民俗文化活動。步行山水中,在清新的大自然中大口呼吸,感受到南寧的獨特風情。隨后,一行人來到馬山縣現代種業科技創新中心,詳細了解了當地在智慧農業與現代種業方面的創新成果與發展現狀。活動間隙,大家還現場品嘗了馬山特制的黑米茶,在醇厚茶香中進一步感受了本地的風土人情。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詩人陳愛中分享了他對馬山縣發展的深刻印象。他表示,馬山縣域經濟近年來呈現出鮮明特色,尤其在文旅融合發展方面成效顯著,“馬山縣山巒疊翠,碧水潺潺,景致令人心神俱醉,擁有多個風景區,比如溶洞,以及我們今天去的水錦順莊等地,文旅產業打造得很有特色。”
詩人了解馬山縣種業發展。記者 蘇昭宇 攝
詩人朋友感受馬山縣特色農產品。記者 蘇昭宇 攝 思想交鋒:探討新時代詩歌的“南方氣象” 當天下午,第三屆南寧國際詩歌周新時代詩歌與新南方寫作詩歌創作交流座談會進行。 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吉狄馬加圍繞唐代經典詩人、人工智能對當代文學的影響以及“新南方寫作”的創作特點發表了深刻見解。他鼓勵廣大詩人以更具創造力的筆觸,努力書寫和傳播豐富多彩的中國故事。 中國詩歌學會社會活動部主任馬文秀在參與采風活動后表示,實地走訪徹底改變了她的既有認知。站在平陸運河轟鳴的施工現場,目睹工人在高空作業的場景,她感受到照片與文字無法傳遞的震撼與溫度,意識到這正是新時代詩歌的真實節奏。在馬山縣聆聽壯族三聲部民歌時,她體會到從土地中生長出的韻律與詩意,認識到真正的創作靈感源于生活。她認為,“新南方寫作”不僅是地理概念,更是一項充滿張力的創作實踐,既融合城市發展的激情與鄉土的根脈,也承載科技與文化、傳統與現代的復雜對話。 印度尼西亞詩人林建杰在采風中感慨南寧近十幾年來發展的顯著變化。他對比了十幾年前的南寧與今日的南寧,說城市在基礎設施與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也更加綠色和諧。他特別提到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刻體會,認為印度尼西亞與中國南方沿海地區同樣擁有海洋與農業文明交織的生態背景,而南寧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注重生態文明的建設經驗,將為他今后的創作帶來新的視角。 在談及此次詩歌周的感受時,柳州市作家協會主席劉頻表示,連日來的活動讓作家詩人們深切感受到了廣西這片熱土蓬勃的發展氣息。通過深入實地的采風,詩人們汲取了豐富的創作靈感,詩情綻放,倍感振奮。對于未來的詩歌周,他建議可引入更靈活的形式,如現場創作與朗誦,進一步增強詩歌的現場感,充分激發大家的創作熱情。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