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滾動新聞 > 正文 |
【非凡十年·自豪八桂】西江黃金水道上的璀璨明珠——探訪世紀工程大藤峽水利樞紐 (2) |
2022年07月19日 08:25 來源:廣西日報-廣西云客戶端 作者:唐正芳 陶小軍 秦文清 駱遠柱 編輯:韋幸文 |
|
近8年間,一座寄托幾代人夢想的世紀工程拔地而起,成長為西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6月19日,西江發生2022年第4號洪水,流域防汛形勢十分嚴峻。根據珠江委統一調度,6月20日15時起,大藤峽工程開啟攔洪運用,在保障工程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科學調度,精準控泄。至6月23日8時,工程攔蓄洪水約7億立方米,避免了與桂江洪水疊加,有效減輕梧州和粵港澳大灣區防洪壓力。 “從今年5月起,隨著雨季來臨,大藤峽上游各支流來水偏豐,每天雨情、水情預報信息,牽動著大藤峽工程每個人的神經。”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藤峽公司)水調科科長黃交膽向記者介紹了6月21日當天的工作情況:15時,向珠江委水文局、珠江設計公司了解來水預報情況及調度意圖;16時,匯報當前水情及前期調令執行情況;17時,收到最新調度指令,根據指令及來水預報情況做調度演算,編寫防洪調度報告及泄流預警短信;18時,發送防洪調度報告、泄流預警短信及閘門運行調度通知單,調整水庫出庫流量……而在中控室的李科良和同事也是24小時值班,等候隨時下達指令,然后進入啟閉機房操作。 7月中旬,施工人員正在加緊進行右岸機組的主機設備附件安裝工作,確保項目早日完工投產。通訊員 李昆峰 記者 唐正芳 攝 大藤峽公司副總工程師盧軍介紹,工程建設7年零7個月以來,其綜合效益顯著發揮。2021年以來4次承擔應急調水任務,在春節、元宵節等時刻,實施關鍵調度,累計應急調水5.7億立方米,全面筑牢珠澳供水保障第二道防線,有效保障粵港澳大灣區用水安全。船閘在安全通航條件下保持單日運行10閘次以上,累計過閘船舶4.97萬艘次、核載總量1.07億噸,助推了區域經濟發展;在確保水資源配置、航運和樞紐安全的前提下,爭取發電效益最大化,發電廠累計發電75億度,有效緩解廣西電力緊張局面。 目前正在建設的是右岸工程。在安裝間現場,焊光閃爍、機聲隆隆,技術管理陶鉆師傅和同伴正在進行首臺機組定子下線、機組轉子拼裝焊接、機組定子疊片等工作。右岸工程自2019年5月開工以來,各項建設任務順利推進,今年工程建設“四大攻堅戰”目標中,“4.30”擋水已實現,目前正在沖刺圍堰拆除、61米蓄水驗收和右岸首臺機組發電的節點目標。 當前,大藤峽右岸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因道路狹窄,施工人員采取肩扛方式,將大藤峽右岸工程廠房預應力錨索移動至預定位置。通訊員 李昆峰 記者 唐正芳 攝 盧軍介紹,大藤峽水利樞紐是珠江流域防洪關鍵控制性工程,主要建設擋水壩、泄水閘、發電廠房、船閘、灌溉取水設施及魚道等,總投資357.36億元,總工期9年。已過去的7年多時間,他們攻克了很多難關,也獲得了多項成就。“2015年9月左岸主體工程開工建設,公司組織參建各方克服準備期、籌建期、施工期‘三期疊加’不利影響,戰勝高溫多雨、洪水頻發、臺風襲擾、巖溶涌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諸多困難。擁有國內水頭最高的單級船閘,人字閘門高47.5米、寬度20.2米,堪稱天下第一門;擁有8臺國內最大的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單機裝機容量20萬千瓦;擁有國內少有的雙魚道布置,滿足紅水河珍稀魚類洄游繁殖的過壩需求。” 至6月底,大藤峽工程累計完成293億元,占初設概算的82%,有效發揮水利投資拉動作用,推動上下游產業鏈條運轉,工程建設高峰期創造近1萬個就業崗位。據估算,整個工程采購水泥280萬噸,鋼筋30.9萬噸,砂石骨料1450多萬噸,金屬結構和機電設備約13萬噸,為擴內需、保增長、穩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 作為配套工程的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其可行性研究報告近日獲批,涉及貴港市的桂平市、平南縣及來賓市的興賓區、武宣縣等桂中旱片區域。工程建成后,新增恢復灌溉面積57.5萬畝,改善灌溉面積48.4萬畝。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