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廣西兩首歌曲入選中宣部第九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
《阿秀》《人民幸福》吟唱八桂“夢之聲”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孫鵬遠
近日,中宣部發布第九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報送,廣西文聯、廣西音協組織創作的歌曲《阿秀》《人民幸福》榮耀入選。
第九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共遴選出24首優秀歌曲,其中不乏多位樂壇名家大腕的作品。這兩首由廣西本土音樂人擔綱創作的歌曲,憑借獨特的音樂表達、濃郁的民族風情和較高的藝術水準,在強手如林的競爭當中脫穎而出,不僅有力地展示了廣西音樂藝術近年來的發展成就,也充分體現了我區各族人民一心向黨的真摯情懷和對祖國的深情祝福。
1 兩代音樂人攜手創作《阿秀》
“我問坐在火塘邊的外婆,從北京回來扶貧的阿秀,聽說長得像村里的九妹呀,外婆搖著頭對我說,阿秀比九妹還要美……”不事雕琢、宛如呢喃般的歌詞,加上舒緩深情的旋律,歌手在一把吉他清淡的彈奏當中輕聲吟唱,輕易就打開了聽眾的心扉,將人們的思緒拉到大山里那遙遠的村莊。
歌詞作者梁紹武,是一位從事廣西民族藝術創作多年的著名詞作家,他的作品《壯族敬酒歌》《咕哩美》《山歌年年唱春光》等在廣西頗為知名,多次登上全國和自治區各大晚會,獲獎無數。《阿秀》這首歌中的廣西韻味,和他數十年來堅持民族寫作的理念一脈相承。
談起《阿秀》這首歌的創作過程,梁紹武告訴記者,自全國上下掀起學習黃文秀熱潮以來,區內外很多音樂人就這一題材創作了大量歌曲,但他卻沒有急著動筆,“一直在思索,怎樣才能把這個人物寫深、寫透”。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醞釀和沉淀,一個思路漸漸清晰起來。
“我寫了40多年歌詞,始終堅持站在土地上寫作,用老百姓的視角、老百姓的語言,表達老百姓的心聲。”梁紹武表示,黃文秀本身就是在人民群眾當中成長起來的,和農村、農民有著親如血肉般的聯系,因此他沒有把她寫得“高大上”,而是選擇了一個接地氣的切入點,從群眾的角度,用老百姓的口吻,寫出“村民心中的那個黃文秀”。
“50后”老藝術家梁紹武的作品,引發了一位“80后”音樂人的強烈共鳴。雖然在年齡上可以算是兩代人,但年輕的梁政效一看到梁紹武的歌詞就被深深打動:“這首歌詞非常簡單,給人的感覺就是祖孫兩代人在平平淡淡地聊天,說完就完了,完全沒有任何說教和拔高,但卻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
梁政效一直從事流行音樂創作,而梁紹武的歌詞創作則是民族風格,兩者原本并無很多交集。然而,藝術可以跨越文化、跨越地域、跨越時間,更可以跨越年齡。《阿秀》的藝術魅力,將兩代人、兩種不同風格的音樂聯系在了一起。梁政效的作曲采用了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民謠風格,用娓娓道來般的輕聲低語,訴說著農村鄉親對“阿秀”的悠悠情愫。
梁紹武告訴記者,看到梁政效的譜曲時,自己有一種非常“驚喜”的感覺,“他的曲子不僅僅是‘完成’了這個作品,更是給歌曲增添了很多光彩,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梁紹武說,梁政效的作曲對歌詞進行了解構,并不是完全按照作詞的思路去創作,而是在歌詞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創造,開拓出一種新的意境。
在兩代音樂人的共同努力下,《阿秀》這首歌呈現出鮮明且濃郁的“廣西味道”。歌中的人物是廣西的,風情是廣西的,語言也是廣西的,只有土生土長,對這片土地無比熟悉、心中有著無限深情的作者,才能把“廣西”抒寫得如此深刻、如此動人。
2 北京廣西同聲唱響《人民幸福》
如果說民謠風格的《阿秀》是“國風”的代表,《人民幸福》就是黃鐘大呂的“頌”,展現出激昂豪邁的家國情懷。
《人民幸福》是區內外音樂人共同合作的成果。歌詞作者是著名軍旅詞作家任毅,其代表作《舉杯吧,朋友》《軍旗下的我們》《妻子》等作品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音樂金鐘獎等多項大獎,深受群眾喜愛。
作曲利宇翔是廣西樂壇近年來成績亮眼的一位音樂人,他不僅創作高產,而且保持著較高的藝術水準,《起航》《壯鄉春來早》《海知道》等作品多次獲得區內外重要獎項。
說到《人民幸福》這首歌的創作過程,利宇翔表示這是一個特別的緣分。他告訴記者,任毅多年前曾到廣西講學,兩人相互加了微信,但交流并不多。據他了解,任毅近年來投身于大型劇目創作和電視節目撰稿等工作,已經很少進行歌詞創作。2021年初,任毅突然和利宇翔聯系,表示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作為一名老黨員,自己必須要寫一首歌,表達對黨的深厚感情,為建黨百年獻禮。任毅經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利宇翔發布的作品,對他的音樂風格和創作能力十分欣賞,因此特地邀請他給自己新創作的歌詞譜曲。
利宇翔表示,《人民幸福》這首歌充分展現了任毅在歌詞創作上的老道功力。很多相同題材的作品往往是從黨史切入,歷數建黨百年來的艱辛歷程,但在短短的幾十個字歌詞中,很難把“事”和“情”都充分表達清楚。而《人民幸福》抓住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這一核心,用重復和遞進的手法不斷強化和推動這一表達,達到情感升華和迸發的效果。
在音樂創作當中,利宇翔配合歌詞的意境,在A段用舒緩的旋律表現娓娓道來的講述,B段動情之處則大開大合,以寬廣大氣的旋律表達澎湃激昂的情感。作曲完成后,任毅對作品非常滿意,“一個音符都沒有修改”。為了更好地完善作品,利宇翔用交響樂團為歌曲錄制配器,還加入大型合唱團進行配唱,使歌曲呈現出恢弘大氣的效果。
3 廣西音樂創作碩果累累
近年來,廣西音樂創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此次兩首歌曲入選中宣部第九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正是我區音樂藝術發展成就的一個縮影。
廣西音協常務副主席何述強介紹,近年來,廣西音協在廣西文聯的領導下,部署落實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重大主題歌曲創作項目,圍繞重大時間節點、重大歷史事件,組織詞曲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開展主題音樂創作活動,創作出一大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弘揚主旋律的精品力作。
在“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征集評選活動中,廣西目前已有5首歌曲成功入選,除了此次入選第九批作品的《阿秀》《人民幸福》外,歷年來入選歌曲還有《年華》《海知道》《年畫》3首。
在中國音協主辦的“中國當代歌曲創作精品工程——聽見中國聽見你”活動中,廣西共有7首歌曲入選全國優秀歌曲、3首入選華南區優秀歌曲;在中國音協開展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百首全國優秀原創歌曲征集活動中,廣西作品入選7首;2020年,廣西音樂人以音樂戰“疫”,涌現出一批歌頌白衣戰士、鼓舞戰“疫”士氣的優秀歌曲作品,3首歌曲入選全國優秀戰“疫”主題公益歌曲。
廣西歌壇佳作頻出,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完善的創作機制。每逢重大節慶等活動,廣西音協都會發動詞曲作家進行主題創作,并組織創作筆會,邀請專家一起對作品進行集體討論和打磨提升,形成常態化機制,保證作品的數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