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0月11日電 題:湖南藍山:以醫共體之“通”破解群眾看病之“痛”
新華社記者帥才
“我最近頭暈,非常難受。”近日,家住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太平圩鎮的唐女士,因反復出現頭痛癥狀,被緊急送入藍山縣醫共體總院(縣中心醫院)治療并診斷為顱內腫瘤,隨后普外科、神經外科團隊成功為她進行手術。
賀禮進是此次手術的指導醫師,也是永州市中心醫院常駐藍山縣醫共體總院進行技術指導的專家,他全程指導縣醫院醫生實施了手術。“開顱手術時間長、難度大,以前這種手術很難在縣醫院實施,現在有了專家的幫扶,我們有信心為患者實施手術了。”藍山縣醫共體總院神經外科主任李家詩說。
2019年9月,藍山縣被列為全國首批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組建了以縣中心醫院牽頭,15家鄉鎮衛生院為成員的藍山縣縣域緊密型醫共體,著力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就醫新格局。醫共體將“強基層”作為加強“分級診療”工作的重點,下沉38名專家醫生定期幫扶鄉鎮衛生院,開展定期坐診、查房帶教、技術培訓等,破解了基層專科人才不足的問題。
今年6月1日,藍山縣醫共體總院與永州市中心醫院的神經外科結成專科聯盟,暢通專科疾病患者雙向轉診綠色通道,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實現了專家共享、臨床共享、科研共享、教學共享和管理共享,提升解決專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
“專家協助縣醫院神經內科開展了多例腦血管的介入造影,讓縣域內常規的腦出血、腦外傷患者在縣里能第一時間得到治療。現在神經外科新開展了動脈瘤夾閉、顱內腫瘤切除等高難度手術,方便了患者就醫。”李家詩說。
藍山縣醫共體總院黨委書記成章林說,以醫共體之“通”,破解群眾看病之“痛”。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留在縣里就醫,減輕了就醫負擔,節約了醫保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