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6月4日電 題:深圳茅洲河變清記
新華社記者張怡晟、周穎
夏日的深圳,沿著茅洲河燕羅濕地公園行走,微風陣陣,荷葉田田。不遠處的淺灘濕地上,偶有白鷺飛過。
茅洲河是深圳第一大河,這條河也曾經是廣東省水質最差的一條河,被稱為“深圳臉上的一道疤”。
2016年初,在遍布深圳全市的310條河流中有159個黑臭水體,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水質都是劣Ⅴ類。
這一年,深圳全面向水污染宣戰。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東莞兩市以茅洲河治理為契機,“水、產、城”一體聯動,將茅洲河治水和產業治理、城市升級融合在一起。
近年來,深圳、東莞兩市淘汰重污染企業,大力整治“散亂污”企業,推進面源污染防控,排查流域內近3萬家企業,完成了9799家“散亂污”企業分類整治,整治面源污染源17260個。
經過近5年的綜合整治,茅洲河全流域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流域內44條黑臭水體、304個小微黑臭水體已于2019年全面消除黑臭。流域內深圳側已完成近125公里的河道景觀提升修復,建成濕地公園5座,昔日的“黑臭河”變成“景觀河”。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數據顯示,以茅洲河為代表,深圳159條黑臭水體已全部實現不黑不臭。
治理后的茅洲河,河水變清,河道變寬。2020年7月,曾外遷的深圳市水上運動訓練中心又回到了茅洲河,停辦多年的龍舟賽也重新開賽。
霍寒雨剛剛在茅洲河里完成水上皮劃艇訓練,他說:“茅洲河現在很漂亮,水很清,訓練的時候我還看見鷺鳥飛過。”
茅洲河“變清”是廣東水環境質量實現重大改善的縮影。經過“十三五”特別是近三年的污染防治攻堅戰,2020年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87.3%,比2015年提升9.8個百分點,包括茅洲河在內的9個劣V類國考斷面全部消除。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治污攻堅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重污染河流水質穩定達標的基礎還不穩固,污水收集率仍需大幅度提升,“保好水”的壓力也持續加大,水污染防治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