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時政頭條 > 正文 |
鄉村旅游:除了田園農莊,不妨再多點文化風情 |
2020年10月07日 15:18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韓業庭 編輯:陳麗婕 |
|
【熱點觀察】 光明日報記者 韓業庭 鄉村旅游已成為國內旅游的主要類型,去年國內鄉村旅游人次達30.9億,占國內旅游總人次的一半以上。同時,人們的旅游需求也在升級,越來越多的游客不再滿足于住個農家樂、吃個農家菜,釣個魚、摘把菜,而是希望在鄉村旅游中感受文化、愉悅身心、留住鄉愁—— 游遍了名山大川,逛完了名勝古跡,“到鄉村去”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出游的新選擇。據統計,2019年國內旅游總人次達60.06億,其中鄉村旅游30.9億人次,占國內旅游總人次的一半以上。今年1至8月,全國鄉村旅游總人數為12.07億人次,開工率達94.5%。人們的旅游需求也在升級,越來越多的游客不再滿足于看個景、吃個飯,而是希望在鄉村旅游中感受文化、愉悅身心、留住鄉愁。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用游客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地方的文化元素呈現出來,并讓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的各個環節,讓游客與旅游地產生共鳴。 貴州龍里,“菊花經濟”帶動鄉村旅游。新華社發 鄉村旅游需求從“美麗風景”轉向“美好生活” 去鄉村旅游,你想體驗什么?觀賞田園風光肯定不是唯一目的。 隨著人們的旅游需求從“美麗風景”向“美好生活”轉變,鄉村旅游內容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近日舉辦的全國鄉村旅游和民宿工作現場會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長胡和平列舉了這種“變化”的具體表現:從自然觀光轉向生活體驗,越來越多的游客愿意在鄉村住下來,體驗農事勞作、體驗鄉野生活;從初級產品轉向特色化、精品化需求,越來越多的游客不再滿足于住個農家樂、吃個農家菜,釣個魚、摘把菜;從物質消費轉向精神需求,越來越多的游客希望在鄉村旅游中感受文化、愉悅身心、留住鄉愁。 需求升級自然要求內容改變?梢粋尷尬的現實是,鄉村旅游供給遠遠落后于人們的旅游需求。北京延慶民宿聯盟秘書長司欣然,服務著延慶15個鄉鎮的48家民宿單位。這幾年,她和同事一直努力為民宿主們做培訓,以開發更多鄉村旅游項目滿足游客需求,但總是感覺很吃力!耙郧,民宿主要提供住宿,保證安全衛生即可?涩F在,游客的需求越來越多,有希望在民宿做手工藝的,有來民宿辦讀書會的,有來看星星的,甚至還有想聽房東講延慶本地長城故事的!彼拘廊徽f,這些需求早已脫離了單純的吃住,對民宿主們是很大的挑戰,“所以,現在開民宿不是簡單地弄個房子收房費,鄉村旅游也早已不是吃吃農家菜,住住農家樂”。 如何用文化豐富旅游內容,滿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胡和平給出了路徑方向:深入挖掘鄉村人文資源,用好傳統村落、傳統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跡、農業遺跡、農耕器具、民間技藝、民俗禮儀,同時鼓勵鄉村與文藝院團、文化館(站)、文化企業合作,將更多文化內容注入鄉村旅游景點,打造地域特色鮮明、文化內涵豐富的文化旅游精品項目。 盡管方向明確,路徑清晰,但不得不承認,文化與鄉村旅游的融合尚處于探索階段。記者注意到,在全國鄉村旅游和民宿工作現場會上,與會代表發言中提及這個問題,談得最多的是“我們打算怎么做”而非“我們已經做了什么”。 一些欠發達地區,在村里建了個村史館或者立塊碑介紹一下當地的民俗傳說,就認為增強了鄉村旅游的文化性,這種對文化與鄉村旅游關系的認識,顯然還比較淺薄。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