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9月25日電 題:鄉間路上夜燈亮——重慶榮昌干部“值夜走訪”聽民聲一線見聞
新華社記者陳國洲、劉恩黎
臨近傍晚,核桃村馬路兩側的路燈剛剛亮起,重慶市榮昌區河包鎮黨委書記黎源正甩開步子,沿著村道開始了當天的“值夜走訪”。
夜訪是他今年的一項新工作。“要按正常作息,白天我們來村里調研時,不少群眾都在外干活;晚上他們收工了,我們又下班了。”黎源說,“凡事緊著百姓,我們晚點來。”
干部值夜走訪是重慶市榮昌區探索創新密切聯系服務群眾的新機制。自今年5月起,榮昌區在21個鎮街全面推行鎮街機關黨員干部值夜制度,明確鎮街區管領導干部每人每周值夜3天,每個工作日安排不少于1/3的鎮街其他干部參加值夜。
黎源告訴記者,現在來核桃村,和他相熟的人越來越多了。正聊著,忽聽見一聲“黎書記!”叫住他的是村民趙德均。
“熟人。”黎源邊說邊上前與趙德均攀談起來,趙德均當天也正好有情況要反映:希望鎮政府能幫忙修修他家那里的小路——一條通往他家田坎的小道需要加寬、加固。
黎源一面記下,一面請趙德均帶自己去田地看看實際情況。勘察完后,黎源告訴老趙:“情況我曉得了,我會盡快繼續收集些信息,論證、研判后回復你。”
告別老趙,黎源來到當晚計劃走訪的村民張官福家。57歲的張官福是一名獨臂殘疾人,他和兒子以及孫子、孫女居住,兒子張清委因之前感情受挫有些消沉,現在賦閑在家,偶爾做做零工來維系家里開支。
黎源先往家里看了一圈,對張清委說:“振作起來,家里先收拾一下,搞得又臟又亂怎么討老婆?大人要給娃娃們做好表率。”屋檐門燈下,黎源耐心地開解張清委,并表示會給他在鎮上粉條廠介紹一份工作,鼓勵他日后努力奮斗。暢談許久后,張清委緊縮的眉頭舒展了些許。
“有事談事、沒事談心。”這是榮昌干部值夜走訪的要求。黎源說基層干部就應該多聽聽老百姓遇到的困難,多跟他們交交心。
晚飯后,直升鎮道觀村的田園新風小院內燈火通明,院壩“龍門陣”聊得火熱。原來,鎮里干部們正和當地群眾就如何改善當地三角梅基地農業觀光區進行討論,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干部們認真地聽,詳細地記。
“和白天不一樣,夜晚的‘院壩會’來的人又多又齊。”直升鎮干部羅小佳表示,這大大提升了走訪效率,廣泛了解到民情民意的同時,也讓服務群眾的工作更人性化。
昌元街道干部文立坤在夜訪中解決了脫貧戶周宗先危房改造和家禽養殖的問題。“今年家里的豬和雞鴨都養得很好,預計收入能有幾萬元。”周宗先說,干部通過夜訪幫他改建了舊房,發展了產業,這讓自己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干部值夜,真正到群眾中去,和群眾敞開心扉,為群眾打開心結。”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說,干部值夜將扶貧和基層治理的工作化作一個個具體項目,把“群眾工作法”做深做實。
晚上9時許,記者隨黎源回到河包鎮政府,辦公樓內依然有不少房間亮著燈。黎源說,這些都是服務群眾的一盞盞“夜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