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在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首府巴塞羅那,人們戴著口罩出行。新華社發
2.全球增長預測面臨不確定性
肖連兵: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態勢進行預測,是各國經濟智庫和國際經濟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疫情造成的影響促使這些機構對世界經濟走勢做出新的研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之后,該組織又發布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并指出全球經濟在今明兩年累計損失超過12萬億美元。6月8日,世界銀行發布了《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這份報告對世界經濟形勢做出了哪些判斷?
西拉:世界銀行這份報告的基線預測是,按市場匯率權重計算,全球經濟將萎縮5.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球預測使用購買力平價權重來計算總值。使用購買力平價權重來計算,世界銀行的預測相當于全球產出萎縮4.1%。世界銀行預計,由于發達經濟體的負面溢出效應以及與應對健康危機相關的干預措施,2020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將萎縮2.5%。這遠低于1982年記錄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率0.9%的低點,也是自1960年有記錄以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表現的最低水平。
這些預測是在基準情景下做出的,該情景設想全球貿易將下降約13%,部分原因是大規模暴發疫情的幾個經濟體對全球價值鏈的核心作用。基線假設,一旦解除封鎖和其他限制,經濟將在2020年下半年開始復蘇。不過,盡管有大規模的財政和貨幣支持,這種復蘇仍將是暫時的。即使就業率回升,家庭消費也只會緩慢增長。企業將控制增加投資,直到他們確信經濟反彈真正獲得了動力。國際旅行只會緩慢恢復。取消控制措施將在2020年底完成,并為2021年全球增長反彈至4.2%奠定基礎。不過,這仍低于今年1月份的預測,反映出影響總需求的消費和就業格局可能發生變化。
必須指出,在這種環境下,近期全球增長預測將面對異常高的不確定性。有一個悲觀的情景假設:在許多國家,疫情再次暴發需要將嚴格的防控措施維持到2020年第三季度,一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可能出現金融壓力。按照這一假設,全球經濟在2020年可能收縮近10%,并在2021年恢復到1.3%的增長率。
還有一個樂觀的情景假設: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活動將在第三季度回升,這是因為企業復工復產、貿易和旅行壁壘被解除以及信心恢復。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產出增長將在2020年恢復到4%左右,并在2021年強勁增長至5%以上。
肖連兵:股市和期貨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全球疫情暴發以來,全球股市和石油期貨出現了動蕩,一度引起人們對世界經濟形勢惡化的恐慌。面對當下的經濟危局,人們會與歷史上的經濟危機做比較。有輿論認為,全球經濟出現了危機,并且此次經濟危機是自20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但也有輿論認為,世界經濟形勢的危情沒有那么嚴重,由于各國都及時采取經濟救援措施,世界經濟形勢并沒有進一步惡化。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西拉:新冠肺炎疫情和防疫措施對本已疲軟的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沖擊,2019年是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總增長率最低的一年。除了流行病和防控措施的短期影響之外,引發的嚴重衰退還可能通過多種渠道留下持久的影響,包括投資減少、失業和失學造成的人力資本流失、全球貿易和供應聯系的倒退。從長遠來看,這些影響很可能導致潛在增長率和勞動生產率降低。
與上次2009年全球經濟衰退之前相比,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進入這次全球衰退的準備不足,脆弱性更大。最脆弱的是這樣一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衛生系統薄弱、嚴重依賴貿易或旅游業、易受金融干擾或嚴重依賴石油或其他大宗商品出口。
由于油價下跌,在經歷金融危機的經濟體和能源出口國,長期損害將尤為嚴重。過去10年,生產率增長和私人投資一直很疲軟;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使情況更糟。由于既有的脆弱性、逐漸減少的人口紅利、結構性瓶頸和行為方式的變化,疫情造成的衰退尤其可能對長期增長前景產生有害影響。近年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率低于長期平均水平;預計疫情將加劇數十年來潛在產出增長和生產率增長的趨勢性放緩。
雖然決策者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健康危機和減輕短期經濟損失,但如果要解決這些令人擔憂的長期趨勢,他們必須大力實施全面改革方案,以加強增長的根本動能。
| 上一頁 下一頁 |
| 第 [1] [2] [3] [4]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