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胡俊)6月11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2020年金鳳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銀川市金鳳區新華百貨CCPark啟動。國家級非遺項目伏兆娥人物正面肖像“瞬剪”表演,徐氏自然門武術、古彩戲法、寧夏花兒、泥哇嗚+口弦合奏、飛叉、古琴表演等非遺項目紛紛亮相,王氏針灸、李氏柳派中醫理療等醫藥類非遺項目現場義診,讓市民近距離體驗非遺項目,參與非遺制作,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
據了解,本次活動現場分“非遺見美”和“藝術記‘疫’”兩個系列進行宣傳展示。共有“傳統非遺,潮流帶貨”網紅非遺產品購物展區、“創新改變生活,創意提升非遺”非遺文創展區、“非遺代代傳,健康中國行”醫藥非遺項目展區、“白衣執甲,逆流而上”優秀非遺抗疫作品展區、“非遺傳承,研學先行”免費剪紙研學課體驗區五大展區。舉行網紅帶貨-大V主播現場直播,免費體驗-醫藥類非遺項目現場疑問解答按摩義診,文化惠民-非遺傳承文化惠民,海量惠民禮包放送,非遺表演-非遺傳人現場推介,非遺研學-非遺剪紙研學體驗課程,免費教材贈送等活動。
國家一級美術師、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麻編技藝傳承人張璟說,文化是一個地域的獨特印記,更是一方水土的根與魂。非遺不僅有著記錄社會發展的文化基因,更融入了社會文脈走向的精華。做好非遺的傳承與傳播,不僅是對文化自信自強的認可,更是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好方式。我傳承,我驕傲,我創新,我自豪。
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金鳳區文化旅游體育廣電局組織開展了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最終確定打制石器技藝、楊氏釀酒、花燈制作技藝、刺繡等5類12個項目入選金鳳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確定馬國俊、楊少峰、任淑珍、張玉霞等22人入選金鳳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活動還為金鳳區2019年首屆非遺文創大賽獲獎人員進行了頒獎。
金鳳區文化旅游體育廣電局局長章建軍表示,金鳳區對文化遺產高度重視,把非遺保護工作作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提升文化內涵,豐富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項大事來抓。保護文化遺產,傳承人類文明更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將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真實、完整地保護傳承下去,使“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成為守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展示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