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扶綏訊 (記者 莫迪 通訊員 黃祖華)扶綏縣以“四個監督”為抓手,堅決做到“摘帽”不摘監督,對扶貧領域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作風不嚴不實的嚴肅問責,對貪污侵占、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的從嚴查處。今年1-3月,全縣共立案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案件16件,結案10件。
強化聯合監督。扶綏縣紀委監委加強與脫貧攻堅指揮部各成員單位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和協調聯動、統籌各部門監督力量,聚合開展各項督查。聯合組織部等部門,重點對駐村第一書記及工作隊員開展作風專項督查,對不在崗和為民服務不到位的駐村干部通報批評,并限期整改。統籌組織財政、審計、農業等涉農部門對扶貧產業項目清理核查,加快推進扶貧產業獎補項目補貼核驗和補貼資金發放工作。協調民政、殘聯、衛生、住建、扶貧等部門,成立扶貧政策落實情況核查組,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重點解決貧困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脫保”“漏保”問題。
強化專項監督。該縣紀委監委以惠民惠農資金為突破口,加大對扶貧資金和項目的監督檢查,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惠民惠農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集中治理。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監管跟著資金走的原則,嚴查2016年以來,中央、自治區、市、縣各類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管理使用發放情況。
強化巡察監督。扶綏縣瞄準脫貧攻堅重點任務鄉鎮和村(社區)、問題反映集中的涉農部門,先后開展7輪巡察,巡察單位、鄉鎮和村社區共176個,其中村級巡察覆蓋率達70.7%;深入挖掘扶貧政策落實、資金使用、項目建設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著力構建起扶貧對象、扶貧資金、扶貧項目、扶貧力量的“陽光扶貧”監督,實現對違規違紀問題的早發現、早提醒、早處置。
強化預警監督。扶綏縣實施精準監督,建立運用扶貧資金智能監控平臺,實時監控646個村屯593個集體對公賬戶資金的收支情況及運行動態;依托全市統一打造的抵邊監督“一庫通”智慧監管平臺,“全覆蓋式”導入基礎數據,“地毯式”核查違規異常數據,形成問題線索轉立案10人。同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構建上下聯動的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村級紀檢監督小組、信訪舉報監督作用,全方位、全覆蓋、全領域收集扶貧領域的問題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