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10月24日電(記者樂文婉 李勁峰 廖君)綠,是參加軍運會不少參賽國颯爽軍裝的顏色,也是坐落于山水之間場館的底色;綠,呈現在全民健身的勃勃生機里,更體現在賽事設施可持續利用的發展理念中。
金秋十月,江城武漢因軍運會的召開增添了濃濃的“綠意”。
湖光瀲滟,日和風清。抱湖環翠的東湖綠道化身軍運會自行車賽道上,來自27個國家的147名軍人運動員在如畫風景中奮力蹬車,一路馳騁。
東湖綠道是中國首條城區內5A級旅游景區綠道,全長約102公里,平均路寬達到6到8米,沿綠道可欣賞到島、堤、田、灣等不同自然風貌。穿行在湖光山色間,不時有沁人心脾的花香飄來。
“東湖綠道不愧是最美賽道,路面整潔干凈,自然風景宜人。”女子個人計時賽銅牌獲得者梁洪玉說,“空氣也很好。走在路上都有花香,是桂花的香味。”
建設這條綠色“項鏈”的初衷,是在中心城區為市民開辟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場所。據統計,東湖綠道現在平均日客流量超過6萬人次,其中來鍛煉運動的約1.8萬人次。
如同東湖綠道一樣,綠色也是軍運會各大場館的靚麗“底色”。本屆軍運會的35個場館遍布在各大高校或武漢三鎮不同的居民生活區內,其中,維修改造場館17個,新建場館13處,臨時設施5個。
圍繞各大場館,武漢市共新增綠化面積348公頃,讓各大場館坐落在花叢樹蔭中,讓參賽運動員與現場觀眾暢享綠的生機,感受軍運活力。
容納各國運動員與教練員生活的軍運村,“綠色”“環保”體現在各個角落。站在軍運村公寓內,推窗見綠,黃家湖秀麗風光盡收眼底,美不勝收。地面鋪裝透水磚,路邊設置生物滯留帶,綠地景觀內布置了“雨水花園”。
中建三局軍運村項目經理章威說,軍運村建設中突出海綿城市理念,建成完整生態水循環系統——雨量小時,下滲儲存、收集回用;雨量大時,通過地下滲管排入城市雨洪系統,確保不淹水不內澇。
在賽時運營與賽后利用中,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也一以貫之。籌備過程中,租用活動板房當辦公場所,賽會結束就搬到其他工地繼續利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能租不買,能借不租,比如軍運村新聞中心的媒體服務區,所有桌椅、儲物柜、充電設備都是租來的,賽后歸還,減少浪費。
這些場館在賽后也將充分應用于全民健身、科研教學。外形酷似一艘航空母艦的軍運會主媒體中心,比賽期間是“記者之家”,軍運會結束后將改造成一座集室內滑冰場、擊劍館和射箭館于一體的現代化健身休閑場所,彌補武漢市冰上運動體育場館設施不足的短板。
武漢軍運會執委會副秘書長王沈順介紹,軍運會前期規劃中充分考慮了場館設施資源在各區的均衡布局,滿足全民健身的需求,這為場館的賽后綜合利用奠定了基礎。
“‘綠色軍運’辦賽理念的提出,表明中方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我們對此高度贊賞。”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主席赫爾維·皮奇里洛如此評價。
“軍運綠”也為江城的全民健身注入了無窮生機與活力。以軍運會為契機,武漢市在今年下半年舉行了史上規模最大的武漢全民健身運動會。這項群眾家門口的“運動會”,共設有24個比賽項目,既有籃球、羽毛球等傳統運動,又包含輪滑、平衡車等新潮項目。
在前期運動會設置項目意見征集中,11.2萬名市民積極參與投票,充分體現出全民參與、運動健身的熱情。據估算,持續至年底的這項運動會,市區兩級賽事活動直接參賽人數將超過10萬人次,輻射人群將超過100萬,均創歷屆武漢全民健身運動會之最。
“軍運帶給武漢激情,綠色激發江城活力。”武漢市體育局副局長顏璠說,目前,武漢市體育健身場地已達2.2萬個,形成了群眾身邊的“15分鐘健身圈”。軍運會的舉辦,必將進一步激活全民健身的熱情,讓武漢這座城市更加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