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孫占穩、解麗達、霍相博)機動車保有量激增,現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無法滿足行車、停車的需求——這已成為各個城市的通病。在一些人流、車流密集的場所,“停車難”“停車亂”問題更嚴重影響市民的出行。
近年來,廊坊市主城區也面臨著這樣的困擾。如何破解停車難題?廊坊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從百姓實際出發,認真走訪調研,征求意見建議,找準“病根”精準開方,使機動車“無處安放”的城市之痛得到有效緩解。
●停車“難”在何處?細致調研傾聽百姓心聲
最近,家住廊坊市區新源道南側金元小區的劉承俊欣喜地發現,小區門外的商鋪門前,新施劃了兩排機動車停車位和非機動車停車位。清晰的停車標志標線,引導機動車和自行車停車入位,過去的亂停亂放現象明顯改觀。
金元小區是廊坊市區建設較早的一個小區,隨著居民私家車大量增加,小區內車位明顯不足。沒有停車位的劉承俊,每晚下班后只能見縫插針把車停在小區外的商鋪門前,天天揪著心,既擔心被“貼條”,又怕被剮蹭。“有了停車位,心里踏實多了。”劉承俊挑起大拇哥。
“停車難,究竟難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我們展開了細致的調研。” 廊坊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張志超介紹,局里專門成立了“機動車停放治理辦公室”,以人流車流密集場所為重點,逐條街道進行摸底排查,以此為基礎確立合理的施劃停車泊位方案。
“哪里停車亂,老百姓最清楚。”張志超說,他們把辦公桌“搬”到馬路上,局領導班子每人深入走訪10家商戶征求意見建議,細心傾聽群眾的聲音。
幾番走訪調查下來,三個矛盾點較為集中:臨時停車難,比如早、中、晚上下班高峰期,比如在接送學生的學校周邊,這些停車需求是“潮汐式”的,一般在30-40分鐘內停車位非常緊張;人流密集的醫院、飯店、超市、商場等公共場所,當初配建的公共設施無法滿足現有停車需求;夜晚在居民社區周邊,因種種原因無法進入社區內停放的車輛,在小區周邊道路“一位難求”。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老百姓說好才是真的好。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廣大市民、商戶的滿意度,是衡量城市管理工作的最重要標尺。”張志超說,下一步,他們還要聘請專業團隊,對停車問題進行更精準的測算,找出每個難點、堵點的車流規律,分析實際需求,科學配置車位,做到滿足需求的同時不浪費資源。
●痛點如何破解?狠抓管理深挖現有資源
9月24日上午,廊坊市永興北路與新世紀步行街第八大街交口東北角,廊坊市人民醫院腦科病區外,廊坊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廣陽分局步行街網格長胡朝陽正帶領工作人員增劃公共停車位。
“一塊不起眼的空地,之前亂停的話只能停三輛車,現在經過合理規劃,停四輛車綽綽有余。”胡朝陽說,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調查,他們把管轄區域內不規范的停車線全部清除,規劃了近1000個停車位,大小為“2.5×5米”,其中不少都是見縫插針,利用邊角空地新規劃的。
據測算,廊坊城區近年來機動車保有量已接近50萬輛,而原有的停車配建標準已不能滿足需求,停車設施供不應求。與此同時,停車區域不明確、商家私裝地鎖、部分停車場管理混亂、占道停車等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既困擾市民出行,也影響市容環境。
“停車位不夠,固然有基礎設施跟不上的問題,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管理滯后。”張志超介紹,從今年8月起,廊坊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牽頭統籌機動車停放管理,對市主城區的公共停車位重新進行整體規劃調整。
為抓緊辦好這件為民實事,該局加班加點,采取“白加黑”工作模式,每天早6時至晚22時施劃,日均工作時間近16小時。高峰時段,12支施工隊伍同時作業,機動車停車位單日施劃量達1000余個。
在宣傳文明停車的同時,該局堅持每日巡查,今年以來累計拆除道路兩側私自設置的地樁、地鎖等設施4400余件,在機動車違章占壓便道停放多發路段設置隔離護欄3000米,警示柱、隔離樁500余根,并劃立多處非機動車停車區域,市區停車秩序明顯轉好。
“城市土地不可再生,按照目前的機動車保有量配件車位,徹底解決供需矛盾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目前我們所能做的是狠抓當前,挖潛現有資源,‘應劃盡劃’,盡最大努力為百姓解難。” 張志超介紹,雖然目前主城區的車位缺口很大,但通過規范管理、充分利用閑置空間資源,能夠緩解一部分需求。
市區新華路與金光道、解放道交口區域,是廊坊市區的商業中心,聚集著明珠大廈、萬達廣場、廊坊長途汽車站、廊坊市人民醫院等人流、車流最密集的場所。
“工作日,醫院停不下車;周末或節假日,商場車站車輛激增。”廊坊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副調研員王立宇說,這里的停車問題一直是個“老大難”。
經過一番調研考察,他們發現,在人民醫院對過,有一塊未開發國有土地,因手續問題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開工建設,因此他們打算規劃建設一處臨時停車場。“占地約3500平方米,可供應1500-2000個車位,大大緩解周邊區域停車壓力。”王立宇說,目前該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
截至目前,廊坊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已累計施劃機動車停車位3.09萬個、非機動車停車線8萬余延長米,拓展停車場地17處,基本完成主要區域規模性場地的施劃工作,城區“停車難”“停車亂”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接下來,我們還要加強部門聯動,加快推進相關立法,推進智慧停車體系建設,更好地為停車難‘開方治病’。”張志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