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介紹地震監測情況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工作人員演示“福建地震預警”手機APP的功能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東南網6月12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上午,2019福建及臺灣海峽陸海聯測采訪活動走進福建省地震局,該局地震監測中心總設計師韋永祥在現場演示了“福建地震預警”手機APP使用功能。該APP由福建省地震局自主研發,可實時接收福建省地震局推送的閩臺地區地震預警和全球地震速報信息,同時還提供了地震科普和避難場所查詢等功能。截至5月31日,全省已建成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8976處,全省累計移動客戶端下載用戶36000個。
韋永祥告訴記者,地震預警信息服務是地震預警系統建設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利用地震預警信息,公眾可以及時采取必要的避震措施以減少人員傷亡。我省已初步建立地震預警信息服務體系,利用基于PC的地震預警終端軟件、基于智能手機的地震預警APP以及地震預警信息專用接收終端等服務方式,向全省社會公眾、政府部門和企業提供包括地震預警信息、地震速報信息、地震烈度速報信息在內的地震預警服務產品。福建計劃分三年(2018-2020年)在全省18400個學校、社區(村)建設地震預警信息專用接收終端。同時地震預警信息專用接收終端作為全省預警信息發布“一張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其他災害預警信息快速發布提供服務。
據介紹,通過多年來扎實推進地震科技創新,福建省地震局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震預警和烈度速報技術系統研發,建成地震預警、地震速報、烈度速報、大震破裂參數速報等實時處理技術系統和面向社會服務、秒級推送的地震預警信息技術系統。在省級地震臺網中率先開展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示范運行,實現首臺觸發后5-10秒的地震預警、1-3分鐘自動地震速報、3-5分鐘烈度速報、30分鐘-1小時大震破裂參數速報等緊急地震信息產品的產出。
今年4月18日,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6.7級地震后,福建省地震預警系統在震后26秒就發布地震預警第一報,并持續更新震級、發震地點等信息。此次地震共為全省1.1萬個手機用戶和6560個預警終端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提前45至96秒向用戶推送預警信息提醒,為保持社會穩定、安定民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介紹,十八大以來,福建省地震局持續推動地震監測預警臺網建設,建成了由88個測震臺、94個強震動臺、300個烈度計臺和61個GNSS臺組成的實時傳輸地震監測預警臺網。在全國地震系統內,首次建成站點最密、類型最全、技術最先進的“四網融合”觀測系統,建成地震預警、地震速報、烈度速報、大震破裂參數速報四大緊急地震信息的處理系統和數據共享與監控、模擬測試、信息推送三大支撐平臺。監測預警臺網密度縮小至30公里,局部地區達到10公里,臺網監測能力顯著提升,有效支撐了福建省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社會服務。為進一步加強臺灣地震監測預警,推進閩臺科技交流,與臺灣地區交換16個測震臺站觀測數據,形成海峽地震觀測臺網,有效提升了對臺灣中強地震監測預警能力。
“十三五”期間,福建省將進一步完善監測預警臺網建設:在統籌優化現有臺網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新建、改造和升級臺站等方式,建設120個基準站、85個基本站、1100個一般站,形成完善的陸域地震監測預警臺網,臺網密度縮小至10公里左右;建設海底地震觀測臺和海島地震臺,推進海洋地震觀測臺網的發展,不斷增強海洋地震觀測能力,持續提升閩臺地區監測預警服務能力,提供更加優質的地震安全服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