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4月6日晚,作為己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老家河南”文化活動周系列活動首場演出,由河南豫劇院三團創排的大型原創現代豫劇《重渡溝》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上演。4月7日,《重渡溝》加工提高專家研討會在鄭州舉行,來自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豫劇院院團領導、省內外專家、《重渡溝》劇組主創人員、特邀嘉賓及主要演員在研討會上暢所欲言,為這部大戲“問診把脈”,力圖使其精益求精。
5月16日和17日上海參加“文華大考”
作為河南省委宣傳部中原文藝精品創作工程重點項目,該劇陣容強大,由何中興、姚金成編劇,張平導演,湯其河作曲,李宏權配器、指揮,賈文龍飾演馬海明,盛紅林飾演呂二濤,楊紅霞飾演關長榮。
豫劇現代戲《重渡溝》講述了副鄉長馬海明把旅游與扶貧相結合,改善群眾生活,促進鄉村振興的故事。
馬海明放棄上調進縣城的機會,承諾以三年為期開發旅游經濟,讓重渡溝鄉親換個活法兒。好友呂二濤來洽談投資,馬海明喜出望外,不料深入談判,卻發現了其中的玄機:投資方企圖通過灰色利益交換,在景區建高級別墅群。馬海明拒絕了這樣的投資,但沒料到他的老領導卻已認可了這個方案!他面臨著被孤立、出局的命運。重重危機考驗著馬海明的黨性和人格,而重渡溝的命運,也在馬海明一次次的靈魂博弈中漸次展開……
在馬海明的努力下,重渡溝面貌煥然一新,馬海明卻在一次考察中以身殉職……
作為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第十六屆“文華大獎”的參評劇目,豫劇現代戲《重渡溝》將于5月16日和17日在上海城市劇院上演。對此,現場嘉賓紛紛表示祝賀,同時,也預示著該劇將面臨更專業的“大考”。
《重渡溝》《村官李天成》《焦裕祿》并稱基層干部“三部曲” 用喜劇詮釋正劇人物
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顧問王蘊明說,過去戲劇的重點曲目主要是歷史劇,但是當代現實題材和英雄人物比較少,這部戲是集編、導、演、音、舞美于一身的全方位優秀劇目。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有了新高度,塑造了光輝的共產黨員的形象,馬海明身上的人格魅力是我們所提倡的,整部戲引發了很多人的感性共鳴。
“《焦裕祿》《村官李天成》和《重渡溝》可以稱為基層干部‘三部曲’,分別塑造了縣委書記、村干部和鄉長三個角色。這個鄉長形象生龍活虎,不刻板嚴肅,具有鮮明的喜劇特點,讓人看了感覺很親切。”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原所長王安奎還點贊了空中飛人、打快板等藝術表演手段。他認為,《重渡溝》對干部是良好的教育題材,主角馬海明擁有“為民做主”的精神追求,整部劇站在了藝術創作的前沿,充滿著生命力,但是希望能在馬海明的壓力方面進行微調。
中國戲曲學會執行顧問薛若琳認為《重渡溝》不寫扶貧;不寫單純的報恩;不寫高大上,將英雄人物平民化,避免了公式化、類型化。
看過演出后對“重渡溝”充滿向往 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
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原所長劉彥君說,作為一部正劇,我們看到劇中自始至終都充滿著昂揚的樂觀情緒,洋溢著喜劇色彩;劇中每個人物的塑造都很成功,主創把馬海明的定位從高大全的模式上拽到了普通人的形象。全劇洋溢著浪漫主義、積極向上的色彩。“看這個戲很輕松,不累,不知不覺兩個多鐘頭就過去了,這就是很大的成功。”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稱贊賈文龍的演技,“盡最大可能挖掘基層干部內心的動機,演出了英雄人物的痛苦、糾結和不被理解的狀態。作為專業人士,我們是鐵石心腸的,但是我看到了現場觀眾的動情。希望能在細節上再進行精心打磨,為備戰第十六屆“文華大獎”做足準備。”
《中國戲劇》雜志社原主編賡續華看著豫劇大戲《重渡溝》從最初的腳本一步步走向深刻和精致。“這部劇首先是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馬海明身上最大的亮點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其次是在表演上給觀眾帶來了欣賞的愉悅,在藝術層面上全面展示了三團的實力,優秀的戲是‘戲保人’,誰演誰成功。”她說,“通過舞美,讓人對重渡溝有一種向往,產生一種想去看看的沖動。”她建議在和妻女的關系上可以將人物矛盾表現得再尖銳些。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認為,《重渡溝》比較注重演員的表演技巧的展示發揮和動作程式的設計,充滿可看性,“一部優秀的劇目要提高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而《重渡溝》在人物的最先進思想的開掘方面,和精神世界的復雜性方面還有升騰的空間。”
中國劇協副主席、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會長季國平建議可以從馬海明的內心去挖掘人物特點。他認為《重渡溝》可以歸到精準扶貧里,可以歸到基層黨員干部里,也可以歸為英模人物,但在同類型題材里都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用喜劇因素來表現農村題材很少見,但是內容很沉重,甚至是悲壯的。河南在編、導、演、音、舞美方面對現代戲的創作進行推動都很有價值,是其他劇種應該學習的。”季國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