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崇左訊(記者 蔣欣攸) 2018年12月,東亞糖業集團中泰產業園崇左東亞糖業循環經濟綜合利用項目建成投產,榨季生產各項工作已步入了正軌。新的一年,在崇左糖業新階段發展中,東亞糖業集團再次扮演重要角色。
糖業是崇左的傳統支柱產業。近年來,崇左市按自治區“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加快推動糖業‘二次創業’,實現糖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部署要求,強力推動糖業“二次創業”,提高糖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崇左糖業“二次創業”需要龍頭企業引領。
東亞糖業集團2017/2018年榨季共壓榨甘蔗874萬噸,產混合糖104.12萬噸,約占全國糖產量的十分之一,企業按時足額兌付蔗款44億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產業扶貧脫貧和崇左經濟社會發展,是名副其實的“龍頭”企業。
1993年,東亞糖業集團把資金“帶進”廣西的同時,帶來了國外先進生產技術和設備。東亞糖業集團的“二次創業”一直在持續進行,在糖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進。該集團公司率先在國內建設二步法精制糖生產線,引領中國制糖行業與世界先進生產方式接軌;2008年,在扶南公司首建一條“二步法”白糖生產線,至今已有扶南公司、海棠公司、寧明公司、崇左公司四家公司在使用“二步法”工藝生產白砂糖和精制糖,改變了國內甘蔗亞硫酸法和碳酸法直接生產白砂糖的傳統工藝,與傳統的“一步法”生產工藝比較,“二步法”具有生產過程污染少、產品含硫量低、品質好、檔次高,還可延長制糖生產期等特點。目前集團日處理甘蔗能力為97500噸/日,配套建成了4條溶糖能力共4000噸/日精糖生產線。東亞糖業集團還推動生產自動化建設,采用DCS全程自動化控制系統、連續煮糖罐和德國自動裝包系統。同時,引進南非陳化倉項目,解決白糖結塊問題,滿足高端客戶用糖需求。
東亞糖業集團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改進了生產工藝,率先引進無濾布真空吸濾機、新型噴射冷凝器等國內外先進設備,從源頭控制污染物的產生,并于2008年在集團各廠投資1.2億元建設先進的污水末端處理系統,使制糖企業外排廢水遠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集團近年按照最新的環保標準,投入7000多萬元對各公司的鍋爐煙氣排放進行整改。
循環經濟發展方面,東亞糖業集團先后建成3個生物質電廠,總裝機容量達到90兆瓦,向公共電網輸送清潔能源,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萬噸;與安琪公司合作建成年產3.5萬噸高活性干酵母及高核苷酸酵母抽提物和附屬產品生產線,領先國際;建成年產10萬噸的摻混肥料廠。與此同時,東亞糖業集團啟動生化蛋白飼料項目,咖啡糖、冰糖、紅糖等糖深加工產品已相繼投放市場。
在崇左糖業“二次創業”糖企兼并重組及落后產能淘汰工作中,東亞糖業集團斥資近5億元完成了對憑祥才源和寧明豐浩的收購重組。
毫無疑問,在過去的26年里,東亞糖業集團已成為崇左糖業發展的核心動力。而東亞糖業集團在崇左投資的新項目——中泰產業園糖業循環經濟綜合利用項目已成推動崇左糖業“二次創業”的重要力量。
2017年9月,東亞糖業集團率先入駐廣西·中國糖業產業園,投資27.48億元建設崇左東亞糖業循環經濟綜合利用項目,2018年12月20日實現竣工投產。項目廣泛采用國內外先進、節能、低耗、環保、清潔型設備,一期建設一條日處理甘蔗能力為20000噸原糖生產線,一條日溶糖能力1200噸的精糖生產線,及一個30兆瓦生物能源電廠,二期項目建設蔗糖技術研發中心項目、功能糖項目,利用蔗渣、蔗梢葉、廢蜜生產肉牛、肉羊的生化蛋白飼料。
項目充分利用壓榨過程中所產生的甘蔗渣進行生物質、可再生能源蔗渣發電,項目每年處理230萬噸甘蔗所產蔗渣約50.60萬噸,其中21.74萬噸蔗渣作為糖廠自備電廠燃料,其余28.86萬噸蔗渣供給生物質電廠作燃料發電,相當于減少燃燒標煤13.41萬噸,大大降低對環境的污染。項目所產生的濾泥將用來作為復合肥原料,廢蜜將供給東亞糖業合資的崇左安琪酵母公司作為酵母生產原料。項目通過季節工和外包業務等形式可直接提供近500個就業崗位。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個項目的建成是崇左糖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東亞糖業集團各公司也順勢將重點發展以糖為主的食品加工和食糖精深加工產業,延伸產業鏈,豐富產品線,探索甘蔗多樣化產業發展。
東亞糖業集團的“轉型升級”一直在路上。
2017年11月,中國糖業協會發布《糖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8-2022 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在廣西南寧東亞糖業集團總裁林家樂看來,《行動計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之一在于努力降低企業成本,特別是降低蔗農的生產成本。
他表示,在中國糖業至關重要的這五年里,東亞糖業集團將持續優化生產工藝,引進和推廣新技術、新設備,進一步提高設備自動化水平,對標先進,縮短與國際一流制糖企業的差距。其中,提升甘蔗種植生產機械化水平,實施“良種良法”、關注甘蔗新鮮度提升,減少甘蔗從砍到榨的滯留時間,合理安排砍運計劃,確保“高糖高榨”,立足含糖分的提高進而提升產糖率;持續深入開展“對標、定標、追標”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活動,向績效標桿企業學習取經等將是實現《行動計劃》提出的“糖企噸糖成本降低300元”和“蔗農每畝增收300元”目標的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