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站工作人員深入村組宣傳禁毒。
市民在工作站瀏覽禁毒宣傳資料。
吸毒人員,一個特殊的群體,一個容易被關注也容易被忽視的群體——容易被關注是因為“吸毒”二字就足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容易被忽視則是他們難以被社會認可。如何讓吸毒人員在強制戒毒后,重新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徹底戒除毒癮?玉林市禁毒部門對此進行了嘗試和探索。
社區戒毒康復“網格化”
家住玉州區名山街道名山社區的“90 后”劉某,一次參加朋友的生日,因為好奇,在朋友的慫恿下吸食了K粉(毒品),被公安機關強制執行戒毒。今年7月,劉某在家中再次吸毒,被家人發現后報警,再次被公安機關強制執行戒毒。期滿后,公安機關要求劉某接受社區戒毒康復。一開始,劉某有抵觸心理,不愿意到工作站報到、檢測。經過社區網格員多次上門幫扶以及其父母的關愛、勸導,劉某慢慢樹立起戒毒的信心。劉某從一開始的抗拒、避而不見轉變成積極配合,現在每月都能按時到工作站報到,還跟隨父母做起了小生意,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這是玉林市玉州區作為玉林市吸毒人員網格化管理試點地區,全面開展吸毒人員網格化服務管理的成功縮影。2015年8月31日,自治區禁毒委員會辦公室開展社區禁毒社區康復“8·31”工程,確定了14個創建全區社區禁毒社區康復工作試點單位,玉林市玉州區成為其中的一個試點單位。
為確保轄區禁毒工作的順利開展,玉州區共投入經費360多萬元,在全區9個鎮(街道)成立社區戒毒(康復)辦公室,建成鎮(街道)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站,按照社會面實有吸毒人員30:1的比例,招聘了18 名專職工作人員,配備了318名兼職社工,對吸毒人員實施分級分類管控,將每一名吸毒人員落實到具體的網格員。網格員必須熟悉自己網格范圍內的吸毒人員的具體信息和情況,做到“五熟知”(即熟悉吸毒人員的個人信息、目前現實表現、社會關系、家庭關系、居住地址),每月至少上門家訪2次,并做好家訪記錄,配合工作站做好社區戒毒(康復)工作。
以玉州區名山街道社區為例,街道轄區內劃分為60個網格,招聘有村(社區)專職禁毒網格員26 名,兼職禁毒網格員27 名。街道內吸毒人員已全部納入網格化服務管理,每名網格員對其管理的吸毒人員要做到“五熟知”,并努力幫助戒毒康復人員解決生活、醫療、就業等問題。據工作站統計,推行社區戒毒網格化管理后,轄區內戒斷3年未復吸的人員共有195人。
| 下一頁 |
| 第 [1] [2]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