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打造廣西經濟升級版
突出抓好招商引資,著力推動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是后發展地區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增長步入快車道的主要手段。沒有大量外來資本的投入,后發展地區難以獨立完成工業化任務,也不可能實現經濟起飛和趕超跨越。廣西處于工業化中期的前半段,尤其需要通過強力投資帶動經濟急劇放量,通過高效投資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在多區域合作日益興起的背景下,廣西將成為國際國內特別是我國東部地區資金、產業和技術的理想承接地,大力拓展招商引資正當其時。要努力打造開放合作平臺,高效集聚區域資本資源,形成資本流入綠色通道,尤其是大力吸引東盟相對發達國家和粵港澳臺等地區客商來廣西投資。加快產業鏈招商,提升產業鏈區域競爭力。以更大力度深入推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上規模、上水平。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重點產業發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是經濟轉型升級的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近年來,廣西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崛起,現代產業體系初具雛形。但產業發展仍相對薄弱,與發達地區的經濟差距主要表現為產業差距,尤其是高端產業、新興產業方面的差距。廣西仍以資源開發型產業為主,產業關聯度和集聚度不高,產業鏈過短,創新力不足,產業配套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較低。要加快改造食品、有色金屬、鋼鐵、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積極發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打造產業集群。加快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物流、金融、研發等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旅游業、文化產業,加快建設旅游強區、文化強區,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
推進新型城鎮化,增強城鎮綜合承載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助于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促進民生改善,可謂一舉多得,既利當前又利長遠。廣西城鎮化不僅落后于工業化,而且城鎮化率大大低于全國水平,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要科學修編城鎮規劃,推動產業和人口的高效集聚,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形成一批規劃合理、設施完善、經濟繁榮、生態優良、分工協調的中小城鎮群體。建立內外暢通、立體發展的城鎮交通網絡,完善物流、商貿、金融等城鎮基礎設施,加快產業集聚,促進工業化與城鎮化融合發展。加快推進縣域、鎮域城鎮化,深入推進擴權強縣、擴權強鎮改革,賦予縣域、鎮域更多的發展自主權,增強縣域、鎮域經濟發展活力,努力形成“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三產協調發展”的復合型縣域、鎮域經濟發展格局。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顯著增強市場活力。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憑借其清晰的產權制度、靈活的經營機制和不竭的創新動力異軍突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漸提高,成為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生力軍。廣西民營經濟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要從根本上拆除制約民間投資的“彈簧門”、“玻璃門”現象,清除市場準入障礙,拓寬民營經濟投資和經營領域,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突破民間投資項目瓶頸,建立和完善民間投資項目推介制度,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推動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創新,鼓勵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大力優化發展環境。將廣西發展的疊加優勢轉變為現實的競爭優勢,實現趕超跨越,對提高行政效能、強化行政執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民營經濟之所以能迅速集聚并形成氣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持久深入推進行政效能建設,為各類市場主體充分而自由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近年來,廣西行政效能建設得到加強,機關干部作風有了很大轉變,行政效能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容否認,行政效能建設還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優惠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貫徹落實,不少重大招商項目落地難,投資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要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率,以轉變機關干部作風為重點,以創新行政審批制度為關鍵,以創新績效管理制度為根本,以創新行政問責制度為保證,繼續推進行政效能建設,為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政務環境。
(李世澤 作者為自治區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上一頁 |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