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廣西頻道 > 正文 |
柳州之新 |
2025年11月20日 00:17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陳明桂 編輯:黎靜 |
|
11月19日,柳州工業博物館。 站在柳州生產的木炭汽車模型前,周老先生注視著,久久不愿離去。 作為生產出廣西第一臺汽車的城市,柳州曾讓很多人心潮澎湃。那段為國為民制造的光輝歲月,周老先生常常會和朋友們聊起,也常常激勵兒孫們。 11月19日,南寧,廣西新聞發布廳。 金華覺遠創智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南,和眾人說起了在柳州投資置業的故事。 “我們對許多城市進行了深度調研,最終,我們選定了柳州作為新的夢想啟航的地方。” 老時光,新夢想。 作為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柳州以日新月異的姿態,見證著一代又一代人圓夢。
東風柳汽乘用車生產車間。東風柳汽供圖 “老三樣”的新精彩 汽車、鋼鐵、機械是柳州工業的三大支柱,被譽為是柳州的寶貴“家底”。 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這五年,柳州“老三樣”產業書寫各自的精彩。 汽車產業向“新”邁進。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東風柳汽“龍行工程”、廣西汽車集團“菱勢工程”,上汽通用五菱建成全球首個“島式”精益智造智能工廠、攜手華為持續深化“三智”合作開發新車型,優必選機器人在東風柳汽實現應用,全市汽車產量累計達到32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累計突破300萬輛。 鋼鐵產業向“高”突破。柳鋼集團推進“四個百萬噸”產品升級工程,開發出系列高強度汽車、工程機械用鋼,品種鋼比重穩步上升。成功引進中國—東盟鋼鐵精深加工產業基地等“雙百”項目,鋼鐵產業加速向高附加值、高品質方向轉型。 機械產業向“質”挺進。柳工股份“三全”規劃扎實推進,柳工挖掘機智慧工廠等項目建成投產,新能源工程機械等產品銷量全球領先,遠銷海外30多個國家,海外營收占比達46.9%,柳工成為廣西唯一的全國首批“質量強國建設領軍企業”。 柳州一家企業自動化生產線。 “新三樣”的新活力 柳州,作為全區最大的工業城市,全市工業門類齊全,規上工業企業超過1300家。 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被譽為是柳州工業產業“新三樣”。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柳州出臺了《柳州市新興產業壯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柳州市促進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及9條政策措施,《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方案(2025—2027年)》等。 人工智能產業成型起勢。當前,大力實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動,積極踐行“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人工智能發展路徑,推動廣西首臺工業版人形機器人在柳州下線、填補廣西智能服務機器人行業空白,颶芯科技率先實現氮化鎵激光芯片產業化、填補了國內相關產品空白,加快打造廣西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及產業集群創新基地。 新能源產業活力迸發。截至目前,柳州成功引進國軒高科、青山瑞浦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零部件企業落地柳州并建成投產,建成新能源電池電芯產能55.5GWh,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60%。成功引進金風風電設備、陽光新能源、鵬輝能源科技等行業龍頭企業,新能源裝機容量達284.3萬千瓦,新能源全產業鏈加快構建。 新材料產業擴鏈提質。大力發展ITO靶材、云母珠光材料等產品,推動廣西晶聯光電突破技術瓶頸、實現了ITO靶材國產化替代,七色珠光(二期)建成投產。 努力總會有回報,如今,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柳州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2020年的10.8%上升到2024年的29%。 人工智能的新潛力 金華覺遠創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智能顯示研發與制造的高科技企業,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當下,柳州將是其智能眼鏡重要生產基地。 人工智能產業風起云涌,柳州的答卷讓人眼前一亮。 截至目前,柳州擁有人工智能核心規上企業21家。 今年前三季度,人工智能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3.3%,預計今年人工智能產業產值將突破百億元。 “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是當前廣西全區人工智能發展路徑,而柳州市則以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場景應用為牽引,加快重點行業智能升級,大力發展智能產品,全力打造廣西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暨產業集群創新基地。 為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柳州把人工智能列為全市九大重點產業,成立人工智能發展工作專班,出臺了《柳州市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思路、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 “人工智能+制造”是當前柳州主打的應用場景。截至目前,柳州市工程機械行業大模型、車聯網大模型等制造業應用場景被選為2025年自治區第一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柳州人工智能產業正處在快速增長的起勢發展階段,我們有基礎、有能力、有信心將人工智能打造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柳州市主要領導說道。 工業柳州的新期待 抓住工業發展這個“根”和“魂”、堅持創新這個“牛鼻子”,讓柳州的傳統產業煥發新的活力,也讓柳州這座老的工業基地煥發新的活力。 目前,柳州市擁有各類創新平臺900余家,其中國家級平臺19家、自治區級平臺227家,獲批建設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和廣西高端工程裝備實驗室。 全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87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業24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家。 全市各類人才總量接近100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超26.4萬人、技能人才總量超65萬人,擁有2名大國工匠。 有產業根基,有人才支撐,有科技賦能……工業柳州給人們帶來更多新期待。 守正篤行、創新蝶變。當下,柳州更是在積極謀劃和布局低空經濟、生物制造、氫能、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 為幫助企業發展,該市積極爭取政策,成功推動自治區出臺支持柳州市工業發展的16條措施,推動自治區設立總額100億元的“柳州工業貸”,企業可享受2個百分點的貼息,“柳州工業貸”實施四個月以來,已發放貸款65.5億元,還有30多億元貸款正在審批,惠及企業271家,幫助企業節約融資成本超過1個億元。 同時,柳州市層面建立了“9712”產業發展工作機制,由市四家班子主要領導領銜掛帥的工業發展領導小組和9大產業攻堅小組,建立“七個一批”項目推進模式,全市上下形成大抓工業、大抓項目的濃厚氛圍,先后謀劃推動“七個一批”項目831項,協議投資3118億元。 今年1—10月,柳州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高于全區2.9個百分點,是近十年來同期最好成績。 “自項目洽談開始,至簽約、落地,我們體驗到了令人贊嘆的‘柳州效率’和‘柳州服務’!睆埬险f道。 柳州的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正散發著與眾不同的魅力。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