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廣西頻道 > 正文 |
蠔肥魚躍,珠圓玉潤,繪就藍色經濟發展新畫卷 |
2025年11月19日 13:38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苑長軍 防城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黃琳琳 文/圖 編輯:楊康 |
|
2萬多畝養殖海域里蠔排星羅棋布。防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十四五”期間,防城港市防城區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立足自身豐富海洋資源、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充分釋放“海”的活力,以“向海圖強”戰略為引領,推動生蠔、珍珠、金鯧魚等特色海洋產業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靠海吃海”到“向海而興”,防城區深耕海洋經濟,繪就現代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藍圖。 萬畝蠔排串起億元產業 防城區立足茅尾海咸淡水交匯的獨特區位優勢,將生蠔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培育,通過“合作社+養殖戶+脫貧戶”的聯結帶動機制,讓這片“藍色糧倉”不僅孕育出肥美的生蠔,還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抓手和當地群眾的增收致富路。
工人正在裝卸大蠔。黃琳琳 攝 茅尾海畔蠔排密布,生態養殖富鄉鄰。在防城區茅尾海域,2萬余畝養殖海域里蠔排星羅棋布。防城區茅嶺鎮作為生蠔養殖核心區,25公里長的海岸線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優越條件,茅嶺鎮大陶村就憑借6公里優質岸線成為遠近聞名的“大蠔村”。
裝滿籮筐的肥美大蠔。記者 苑長軍 攝 為破解散戶養殖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等難題,當地大力推廣合作社模式,推動產業從“單打獨斗”向“抱團發展”轉型,以“飛黃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等龍頭主體率先示范,建成20萬平方米養殖浮排,配備專業養殖船只與陸上生產場地,2023年實現銷售收入2500萬元;2024年又追加300多萬元投入擴大養殖規模,新增60萬條蠔棍完善養殖設施;帶動50戶村民就業,脫貧戶人均年增收3萬元。截至目前,防城區生蠔養殖總面積達2萬多畝,生蠔產業年產值已突破7.1億元,帶動3000戶農戶增收。其中,僅大陶村就涌現出15家養殖合作社,聚集養殖戶230戶,養殖海域達8000多畝,年產生蠔2400萬公斤,年產值突破2.8億元。 守正創新打造“向海經濟” “十四五”期間,防城區堅持“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為珍珠產業注入復興動能。通過“生態養殖+海洋修復”協同發展路徑,全面推廣馬氏珍珠貝“人放天養”生態養殖,珍珠產業成為文化根脈與產業支點,在“向海經濟”的征程上書寫了生態與發展共生、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時代篇章。 在意順珍珠養殖場,工人們正在開貝取珠。防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上世紀90年代,白龍村家家戶戶都靠插珠為生,這些老房子都是當年的插珠房。”村民林坤永的話,勾勒出防城區珍珠產業的昔日盛景。 作為馬氏珍珠貝的天然棲息地,白龍珍珠灣產出的珍珠瑩潤圓勻、質高色美,兼具藥用與裝飾價值,曾是當地的“海上黃金”。然而,受市場波動與環境變化影響,這一傳統產業一度陷入沉寂,僅有意順珍珠養殖場等少數企業堅守。意順珍珠養殖場負責人鐘佩伶深耕南珠養殖近40年,帶領企業打造150畝海上養殖基地,與廣西大學、北部灣大學等院校建立長期合作,推廣生態養殖技術,在保護海洋環境的同時穩步提升珍珠品質。讓“白龍珍珠”的金字招牌持續閃耀。憑借其過硬品質,該養殖場吸引廣東等地批發商常年定點采購,年產值穩定在300萬元,50名員工中有44名為當地村民,主要從事季節性工作,讓漁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在意順珍珠養殖場,工人正在篩選珍珠。記者 苑長軍 攝 珍珠產業的復蘇,是防城區向海經濟蓬勃發展的縮影。“十四五”期間,防城區以珍珠灣海域為核心,聯動全市資源,創下6個“廣西首個”國字號漁業品牌,包括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等,為珍珠產業及海洋經濟發展筑牢平臺支撐。 金鯧魚織就全鏈致富網 “十四五”期間,防城區以國家級海洋牧場建設為抓手,將金鯧魚產業作為向海經濟核心增長點,全力推進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規模化發展,形成廣西最大的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通過規模化養殖、全產業鏈升級、品牌化賦能,實現從“靠海吃海”到“向海而興”的跨越式發展,讓一尾“黃金魚”成為帶動漁民增收、區域經濟提質的“富民魚”“強區魚”。
在白龍珍珠灣深水網箱養殖金鯧魚基地捕撈金鯧魚。記者 苑長軍 攝 截至2024年,防城區深海抗風浪金鯧魚養殖網箱達763口,總養殖水體超385萬立方米,金鯧魚年產量從2020年的1.8萬噸躍升至2.5萬噸,產值突破5.39億元,較“十三五”末實現產值翻倍增長。2025年,白龍珍珠灣深水網箱養殖金鯧魚成功入選全國海洋牧場典型案例,標志著防城區金鯧魚養殖技術與規模躋身全國先進行列。 品牌賦能讓“好魚”賣出“好價錢”。“十四五”期間,防城區著力打響“防城港金鯧魚”區域公共品牌,成功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培育“江山漁夫”“深海金鯧魚”等特色商標,3個產品通過“三品一標”認證。鎖鮮冷凍金鯧魚通過全程冷鏈物流銷往武漢、南京等全國各大城市,標志著防城區金鯧魚產業正從傳統養殖向覆蓋“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模式轉型升級。
金鯧魚捕撈瞬間。黃琳琳 攝 防城港金色海洋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賽福得漁業加工中心車間主任周妃輝說:“加工中心于2023年投資建設,2024年正式運營,是防城港市首家規模化金鯧魚加工企業。目前該加工中心單日產量可達3至4噸。每月為防城區提供約150個就業崗位,員工月薪最低約3800元。” 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規劃的關鍵節點,防城區將持續深耕“深藍”,計劃新增深海網箱150口,擴建現代化冷鏈加工基地,拓展跨境電商銷售渠道,推動金鯧魚產業向高品質、高集群、高標準化方向邁進,讓這尾“黃金魚”繼續承載著向海圖強的夢想,為鄉村振興與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