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視覺 > 正文 |
廣西日報南寧頭條|從中國—東盟(南寧)文化月看南寧文化現象①一部劇帶火一座城 |
2025年11月19日 13:25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甘艷霞 萬一鳴 編輯:潘登 |
|
編者按文化,既是城市的精神底色,更是鏈接區域、激活經濟的重要紐帶。當中國—東盟(南寧)文化月的帷幕再度拉開,南寧這座兼具南方坐標與東盟氣質的城市,正以多元文化實踐勾勒出獨特的發展圖景。今日起,廣西日報特別推出“從中國—東盟(南寧)文化月看南寧文化現象”系列報道,以實地走訪捕捉鮮活場景,以人物故事挖掘創作初心,以政策解讀梳理發展脈絡,在呈現文化活動熱度的同時,更深入剖析現象背后的城市發展邏輯,讓讀者看見南寧文化的生命力與可能性。
今日刊發的廣西日報南寧觀察版頭條關注南寧微短劇發展情況。 “創作微短劇時,如何從南寧本土文化中挖掘故事靈感?” “我想把我寫的漫畫劇本改拍成短劇,第一步該干什么?” “我寫了一部劇本,可自己沒有繪畫功底,能參加大賽嗎?” 自今年10月啟動以來,中國—東盟(南寧)微短劇大賽在南寧掀起創作熱潮。11月12日、14日,大賽相繼走進南寧職業技術大學、廣西藝術學院,現場解答參賽學生關于創作過程中遇到的靈感挖掘、情節設計、大賽細則等困惑。
中國-東盟(南寧)大賽啟動現場。 在大賽的推動下,南寧微短劇創作與已爆火的多部短劇相互呼應,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其中,爆火微短劇《聲色犬馬》去年拿下5億播放量,IP屬地廣西的網友在《孤單旅行團》《此刻無聲》等劇中發現了邕江、龍崗大橋、亭子碼頭……那些橋段出現的地方,正是自己每天路過的街頭巷尾。
多個劇組在南寧拍攝。 南寧微短劇的崛起并非偶然。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南寧憑借“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的行業風口,依托中國—東盟(南寧)文化月等平臺,以政策為引擎、以在地化創作為底色,構建起“政策扶持+產業集聚+全民參與”的發展生態,讓短劇不局限于文化消費的爆款單品,也開始承擔為城市“出鏡”的新角色,從微短劇“小眾賽道”躍升為城市文化“新名片”。 全民創作:“老友味”敘事自帶流量密碼 南寧短劇的全民參與熱潮,在中國—東盟(南寧)微短劇大賽的舞臺上持續綻放。 “我們在場景構建和角色形象設計上融入東盟元素,希望能通過微短劇展現多元文化的碰撞。”南寧職業技術大學動漫制作技術專業大二學生羅嬪與其團隊,借助AI生成腳本與鏡頭,將東盟服飾紋樣、跨境商貿場景融入劇情,為作品增添獨特魅力。同專業的寧彩彤則專注于本土生活,她以南寧市大學東路為創作背景,生動還原學子們的日常點滴,“我希望能用簡潔的鏡頭,講述有溫度的南寧故事。” 學生們的創作熱情,迅速匯入全民參與的滾滾浪潮。在南寧街頭,越來越多市民主動客串群演,從三街兩巷的老街坊到五象新區的上班族,成為短劇里的“南寧代言人”。
進高校現場。 這種全民共創的生態,讓本土文化元素在劇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廣西文化藝術中心的“賽博南寧”燈光夜景、邕江兩岸的浪漫步道、五象新區的都市天際線,與三街兩巷的老友粉、酸嘢攤共同構建起網友口中親切的“A市”;更催生了《聲色犬馬》等“老友味”滿滿的特色作品——劇中的父親一角操著一口親切的“南普”,將南寧人的豪爽與煙火氣融入偶像劇敘事,上線即斬獲千萬播放量,印證了在地化表達的流量密碼。 政策護航:400萬元重獎構建全鏈條支撐 南寧微短劇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系統性政策的強力推動。2025年8月,該市正式印發《南寧市支持微短劇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推出涵蓋企業落戶、創作拍攝、人才引進、出海傳播等六大類扶持政策,最高單項獎勵達400萬元,政策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力度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真金白銀吸引了一批企業進駐,南寧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常青介紹,對新注冊且年度營收30億元以上的企業,給予300萬元一次性獎勵;年度取得《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數量全國前五且營收超30億元的企業,獎勵金額提升至400萬元;企業在南寧市屬景區公園取景拍攝,可免收門票和場地費用;在微短劇中植入南寧城市元素內容超過50%,單部作品補貼最高給予10萬元獎勵,吸引微短劇制作企業到南寧落地、在南寧拍攝短劇,促進了微短劇頭部企業山海集團將總部落戶南寧。 “政策切實降低了制作成本,讓我們能將更多精力聚焦內容創作。”廣西山海星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公關傳播經理羅馬說,目前公司出品的《孤單旅行團》《繡緣》《飛虎乘風》《瓦氏夫人》等多部短劇都獲得了補貼,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推動產業加速集聚。目前,南寧已匯集1255家短劇相關企業,培育出多部現象級作品,形成了劇本創作、拍攝制作、后期加工、發行推廣的“一站式服務鏈”。依托“秀甲天下·拍在廣西”影視拍攝服務中心、“一鍵游廣西”等資源,南寧正打造微短劇審核中心、拍攝中心、宣推中心三大功能平臺,構建從創作到出海的全鏈條扶持體系。
劇組拍攝畫面。 “微短劇已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其低門檻、快周轉、高收益的經濟特質,與南寧打造區域性文化中心的需求高度契合。”廣西財經學院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博士、副教授李杰峰談到,今年以來,南寧市先后發布多條新政,全方位、多層次地支持微短劇產業發展:企業落戶獎勵誠意滿滿,以真金白銀吸引企業落地扎根,為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拍攝場地免票政策,切實降低了制作成本,讓創作者能夠將更多資金投入到內容創作中;城市元素植入補貼,鼓勵企業在作品中生動展現南寧風貌,既推廣了城市形象,又豐富了作品內涵;出海獎勵則助力南寧微短劇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企業奮進:“精品化+出海”打開產業新空間 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讓本土微短劇企業迎來發展的春天。 作為行業第一梯隊企業,廣西山海星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自2023年便深耕短劇市場。“目前公司旗下的‘山海短劇’已儲備優質微短劇版權超500部,并取得月均票房超3.5億元、爆款率超40%的好成績。”羅馬向記者展示統計數據,與去年相比,今年劇集推出數量大幅提升,從每月5—10部增至20—30部。 面對行業從付費向免費轉型的趨勢,該企業堅定走精品化路線,《早逝白月光穿十一年后,成全家福星》《儺戲》等作品深挖民族文化與東盟元素,成為口碑與流量雙豐收的標桿。 出海布局更顯南寧優勢。山海星辰旗下短劇出海平臺Stardust TV上線一年,已登陸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14種語言覆蓋北美、歐洲及東南亞市場,將多部優質短劇轉化為文化出海的新生力量。 而南寧峰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則憑借科技創新,成功轉型AIGC賽道,研發出南寧本土AI應用平臺——“劇小白”,實現影視創作全流程AI化。“通過多模態大模型的訓練制作,100集精美短劇只需一周時間便可以創作完成。”據該公司總經理蔣林峰介紹,今年9月正式推出“劇小白”以來,除了收到國內多地影視文化公司的上百部短劇訂單,企業還正系統性開拓東盟市場,已初步建成東南亞多模態語料庫,構建了支持多語言內容生成的技術底座,能夠生成契合越南、泰國等東盟國家文化的短視頻內容。 從文旅方面來看,“劇”的熱度正在轉化為南寧的文旅流量。據“南寧文旅”發布內容來看,自《夜玲瓏》熱播后,南寧方特東盟神畫樂園的游客量增長30%;劇中出現的老友粉店成為新興打卡地,眾多游客專程前來“尋景”。 “從產業經濟學看,南寧微短劇的爆發是資源稟賦與政策杠桿的雙重作用。‘老友味’故事將地域文化轉化為經濟資產,構建了差異化競爭壁壘,避免同質化利潤稀釋。”李杰鋒認為,從全民共創的“老友味”故事,到400萬元重獎的政策賦能,再到鏈接東盟的產業布局,南寧微短劇正以獨特的地域魅力和產業生態,書寫“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的新范本。 這座城市的故事,還在更多短劇鏡頭中不斷延伸——下一個爆款,或許就在街角的老友粉攤,或是東盟商務區的跨境直播間里。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