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視覺 > 正文 |
嶺南文化在這里“可觀可品可觸摸” |
2025年11月19日 09:24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梁乾勝 編輯:符振曉 |
|
逛騎樓城、看醒獅表演、品六堡茶……11月17—18日,在“壯美廣西·打卡魅力四射新八桂”文旅融合主題采訪活動北線行程中,采訪團走進梧州,沉浸式了解這座百年商埠的文化脈絡。從騎樓城的夜色煙火,到嶺南文化園醒獅鼓點的震響,再到六堡茶的悠遠茶香,每到一處,記者們都真切感受到梧州文旅煥發的新活力。 視頻攝制:總監制/何運斌 監制/李偉國 攝像/王希覃顯鈞 剪輯/王希 夜幕降臨,騎樓城的燈光次第亮起,暖黃色的燈光從騎樓柱廊間傾瀉而下,讓街面的線條更顯柔亮。晚風吹拂間,民國風的騎樓城與街道仿佛重回往昔。采訪團成員一邊穿行,一邊拍攝騎樓城的夜景,不時駐足記錄這座文化城的生活氣息。
騎樓城夜景。記者 梁乾勝 攝 在騎樓城一角,宋代梧州元豐監錢幣展示館燈火通明,采訪團成員排隊參觀宋代錢幣鑄造的考古成果。“宋代梧州元豐監是梧州的一張文化名片,也留下不少歷史謎題。”梧州學院西江流域民間文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宇思介紹,“把展廳設在騎樓城,就是希望游客逛街之余,也能觸摸到歷史的溫度。” 據悉,每到周末,這里都吸引超2000人次前來參觀。“沒想到這么小的展館,卻能吸引這么大的流量。”科技日報廣西記者站記者韋秋瑩感嘆道。 18日一早,采訪團來到梧州冰泉豆漿館,大廳里人聲鼎沸,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豆香。市民端著熱氣騰騰的豆漿與油條,品嘗著傳統的梧州早茶。“梧州早茶文化就是從這一碗豆漿里飄出來的,真是太驚喜了。”當代廣西雜志社記者徐云潔一邊拍攝一邊感嘆。 “冰泉豆漿的‘滴珠蜜味’,靠的就是古法工藝。”梧州冰泉豆漿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姚榮介紹,“我們用冰井泉水,沿用了‘文武火’三滾三撤的柴火熬制工藝,這種古法耗時耗力,但能充分釋放大豆的香氣和滑潤口感,形成‘香、濃、滑’的獨特風味。” 精彩絕倫的醒獅表演。視頻攝制:記者 梁乾勝 在嶺南文化園,醒獅昂首跳躍,鼓樂響起,現代展陳與傳統文化在此交織,呈現出嶺南文化的深度與廣度。“這里走上一圈能讓人大體上看懂厚重的嶺南文化。”廣西民族大學傳媒學院大三學生楊彩虹被深深吸引。 在中共梧州地委·廣西特委舊址陳列館和大同酒店舊址,采訪團沿著歷史足跡,走進一段段紅色記憶。展廳內,講解員娓娓道來革命先輩的故事,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一件件舊物,令記者們久久駐足。
采訪團在黑石山茶廠采訪全國非遺六堡茶技藝傳承人韋潔群。記者 梁乾勝 攝 走進六堡茶原產地六堡鎮,梧州黑石山茶廠里茶香氤氳,古樸的制茶氣息撲面而來。采訪團成員緩步穿行于廠區,鏡頭與燈光捕捉著六堡茶文化的瞬間。全國六堡茶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韋潔群端坐茶案前,動作嫻熟地沖泡六堡茶。幾位記者端起剛泡好的新茶,抿上一口,原產地六堡茶的醇厚滋味讓他們相視而笑,驚喜之情溢于言表。 “梧州文旅的魅力就在于,無論新舊,都能讓人感受到真實、鮮活、蓬勃的嶺南文化獨特風韻。”中國文化報記者郭凱倩深有感觸地說。 點擊下方圖片進入鏈接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