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來賓 > 正文 |
廣西日報來賓頭條 | 糧滿倉 糖滿罐 果蔬香 |
2025年11月15日 10:52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陳煜炫 通訊員 彭芳明 韋鴻賢 編輯:李晟 |
|
廣西日報版面。 初冬時節,來賓市興賓區蔗林如海,稻香撲鼻,一車車肥壯的生豬整裝待發…… 作為全國最大的縣級糖料蔗生產基地、國家區域性甘蔗良種繁育基地,興賓區以“保蔗、穩糧、創特”為發展支撐,推動農業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在來賓建設農業強市的進程中扛起“半壁江山”,走出一條從傳統農業大區邁向現代農業強區的奮進之路。 2020—2024年,該區GDP從359.85億元增至500.56億元,連續兩年躋身廣西縣域經濟前十。 保蔗 “甜蜜基石” 循環標桿 走進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黃安優質“雙高”糖料蔗基地,水肥一體化系統精準灌溉,植保無人機在低空勻速飛行,高效完成病蟲害防治工作,一派現代農忙景象。 作為全國最大縣級糖料蔗生產基地,興賓區蔗糖產業地位舉足輕重。2024/2025年榨季,該區糖料蔗種植面積達121.2萬畝,約占全國種蔗面積的7.5%,居全國縣(區)首位;入榨總量513.27萬噸,產糖率創歷史新高,食糖總產量達71.2萬噸,約占廣西食糖產量的11%、全國的6.36%;制糖及綜合利用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120億元,占該區規上工業總產值20%以上,貢獻稅收超17%。 為穩固這份“甜蜜事業”,興賓區構建起全方位保障體系。種植端嚴守142.7萬畝生產保護區紅線,通過耕地“非農化”整治,累計復種18.42萬畝,2025年種植面積達126.6萬畝,超額完成任務,占全國有蔗面積的7.4%,持續位居全國縣(區)第一;種業方面,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國家區域性甘蔗良種繁育基地,建成2.66萬畝良種繁育基地、14個脫毒種莖加工廠,年供種能力達40萬畝,桂柳05136、桂糖42號等良種率超99%。 “以前靠天吃飯,旱天就減產。現在水肥一體化,每畝能多收2噸多,成本還降了800多元。”鳳凰鎮蔗農霍佳麗算起增收賬,她種植的15畝甘蔗去年收入超5.3萬元。興賓區充分發揮桂中治旱工程和沿江沿河、山塘水庫等水源充足優勢,累計建成糖料蔗水肥一體化基地39.49萬畝,通過“政府補貼+企業配套”模式,惠及約8.1萬戶蔗農,人均種蔗收入達8858元,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6%。
機收甘蔗。何燕祖 攝 針對零散、坡陡蔗地機收難題,興賓區創新推行“分步式機收”,建成87個機收點,占廣西總數一半,排全區首位,推動機收率提升至10.65%,遠超自治區平均水平。30余家(蔗葉)收儲綜合利用企業消化42.36萬噸蔗葉,榨季蔗葉綜合利用率達70%。 如今,興賓區已形成“蔗糖、蔗渣、糖蜜、濾泥、蔗葉”循環產業鏈,蔗糖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獲評首批自治區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并入選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我們不僅要做全國最大的糖料蔗基地,更要做產業升級的標桿。”興賓區糖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負責人黃鴻錦表示,下一步將新增130個分步式機收點,力爭2025/2026年榨季進廠糖料蔗突破630萬噸。 穩糧 科技賦能 普惠增效 興賓區認真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83萬畝以上,產量連續五年超26.6萬噸,連續五年獲自治區糧食生產激勵獎勵,成為區域糧食安全的核心支撐。 與周邊縣區的高標準示范模式不同,興賓區以“普惠種植”為核心,將糧食生產覆蓋至廣泛農田,筑牢民生保障網。
三五鎮稻谷豐收。盤攝波 攝 為破解“誰來種糧”難題,興賓區打出政策扶持與主體培育組合拳。“種糧有補貼、技術有人教、銷售不用愁,現在種糧心里踏實得很。”橋鞏鎮種糧大戶歐盛恒流轉土地1000多畝,對政策連連稱贊。興賓區嚴守耕地紅線,推進耕地恢復整改,通過發放補貼、提供小額信貸等方式,培育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讓種糧成為有奔頭的產業。目前,該區實施“糧食高產高效創建”“糧食高產攻關”“糧油一體化”等示范項目,輻射帶動面積達10萬畝,形成了綠色高產優質糧食產業發展集群。 圍繞“怎么種糧”,興賓區以科技賦能提升效率。桂中治旱田間工程(二期)加快推進,該區有效灌溉面積達104萬畝,“靠天吃飯”成為歷史。農技人員常態化深入田間,推廣良種、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服務,今年已完成糧食種植面積超85萬畝,超額完成全年任務。“我們正逐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機械化種植,在守牢底線的同時提質增效。”興賓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璐珊介紹,未來將進一步擴大機械化種植覆蓋面,提升糧食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水平。 創特 多元路徑 品牌引領 在鞏固蔗糖、糧食兩大支柱產業的同時,興賓區以“特”破局,發展特色農業,與主產業形成差異化互補,拓寬農民增收路。 “我們村甘蔗產業有名,現在又搞林下養殖,日子越來越紅火。”鳳凰鎮牛角村黨支部書記巫家線介紹,該村憑借優質甘蔗產業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如今特色產業覆蓋率達100%,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7萬元。 一份份澳洲堅果打包裝盒。盤攝波 攝 興賓區依托資源稟賦,打造了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萬畝澳洲堅果基地,果實累累;新三智慧農業項目運用人工智能,實現果蔬精準種植;蟬聯18年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稱號,2024年生豬出欄超82萬頭。前三季度,蔬菜產量增長5.2%,水果產量增長5%,特色產業正成為農業增長新引擎。 良塘鎮豇豆豐收。盤攝波 攝 品牌化是特色農業提質的關鍵。興賓區推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培育“興賓堅果”“興賓香米”等品牌,通過電商、農超對接等方式,讓特色農產品走出桂中、邁向全國。“我們的澳洲堅果線上訂單排到明年,正在擴大種植規模。”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萬畝澳洲堅果基地負責人王斌表示,截至目前,該基地已為當地村民提供10萬人次以上的勞務機會,每年支付村民勞務費300萬元以上。同時,32個總投資32.3億元的現代設施農業項目加速推進,涵蓋設施漁業、糧食加工等領域,為興賓區特色農業注入新動能。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