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桂聲 > 地評線 > 百家言 > 正文 |
一頓熱飯 咀嚼出為民初心 |
2025年11月14日 18:28 來源:賀州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劉俊營 編輯:鄧子霖 |
|
這個學期,對于賀州市平桂區35415名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鄉村學生來說,午餐時間變得格外令人期待。他們告別了過去“牛奶+面包”的冷餐模式,每天中午都能吃上熱氣騰騰的營養午餐。這一改變,源自該區在今年暑期開展的“冷轉熱”集中攻堅行動。 當三萬余名鄉村學生告別“牛奶+面包”的冷餐,捧起熱氣騰騰的午餐時,這已不僅是舌尖上的變化。平桂區一場“冷轉熱”的攻堅行動,讓我們看到了一項民生工程應有的溫度、深度與精度。 從“冷”到“熱”,是民生關懷的溫度升級。過去,“牛奶+面包”雖是無奈之舉,卻折射出鄉村教育資源的短板。冰冷的餐食不僅影響孩子健康,更在無形中拉開了城鄉教育起跑線的距離。平桂區將學生營養餐列為“軍令狀”工程,正是對民生痛點的敏銳回應。這口熱飯,暖的是胃,更是心,它傳遞的是一種被看見、被重視的尊嚴感。 “五個一批”,是精準施策的治理深度。面對118所學校條件各異的復雜情況,平桂區沒有簡單“一刀切”,而是創新推出“新建一批、改造一批、輻射一批、代煮一批、撤并一批”的精準方案。例如,為5所無食堂學校新建食堂是“補短板”,為29所老舊食堂改造是“提質”,為43個教學點配送熱餐是“共享智慧”。這種分類施策、多管齊下的思路,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讓資源用在刀刃上,讓關懷落到實處。 持續護航,是長效機制的責任力度。熱餐供應非一勞永逸。平桂區嚴把采購、安全、資金“三關”,運用數據分析優化送餐,建立反饋機制持續改進,推動從“吃得飽”向“吃得好”邁進。羊頭鎮中心校校長“所有的辛苦都值了”的感慨,正是這項工程贏得民心的生動注腳。它啟示我們:民生工程既要攻堅克難的決心,更需久久為功的恒心。 這頓熱飯,咀嚼出的是為民初心,品嘗到的是治理智慧。它證明:只要心系群眾,敢于創新,再難的關口也能攻克。當更多地方像平桂這樣,將群眾的“小事”當作政府的“大事”,民生福祉必將如這熱氣騰騰的午餐般,溫暖萬千心靈,凝聚前行力量。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