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桂聲 > 地評線 > 百家言 > 正文 |
農業要走好特色發展之路 |
2025年11月14日 18:28 來源:梧州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何杰鋒 編輯:鄧子霖 |
|
據報道,梧州藤縣古龍鎮積極探索出矮化嫁接技術,推進八角林低改工程,使八角產量從每畝300公斤增至每畝1400多公斤,成為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十億元鎮;和平鎮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粉葛特色產業,持續在拓寬拉長粉葛深加工產業鏈條上下功夫,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打造完整產業鏈,2023年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列入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梧州各地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優勢,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產業鑰匙和發展密碼,描繪著“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群眾”的生動畫卷。 從藤縣古龍鎮、和平鎮的成功實踐不難看出,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是提升農業質量效益的有效途徑。農業要走好特色產業發展之路,既要堅持“一盤棋”來謀篇布局,也要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走出一條“各展所長、提質發展”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找準自身優勢是發展特色產業的基礎。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存在著天然差異,這些差異正是一個地方發展特色產業的獨特根基。若脫離自身實際,盲目跟風布局,極易陷入同質化競爭的困境,導致產業發展缺乏可持續性。只有挖掘自身獨特價值,明確產業發展方向,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堅持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發展格局,才能具備獨特的市場競爭力,夯實特色產業發展的根基。 科技賦能是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的關鍵。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傳統產業發展模式面臨效率低下、資源消耗大、產品附加值不高等瓶頸。各地需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從產品研發、技術應用等多環節發力,不斷提升生產效率、降低資源消耗,提高產品附加值與市場競爭力。持續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開辟產業發展新路徑,才能真正擺脫“看天吃飯”的傳統局限,轉向“知天而作”的現代化發展模式,為產業發展提供持久且強勁的動能。 聯農帶農富農是特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群眾基礎。產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惠及民生,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核心是讓農民深度參與到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通過利益共享實現產業發展與群眾增收良性互動,形成“產業興、百姓富”的雙向奔赴。當群眾真正成為特色產業發展的參與者、受益者,發展就能凝聚起強大的合力,為地方特色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筑牢群眾根基、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特色興一方業。梧州發展特色產業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只要立足“特色”、聚焦“科技”、錨定“富民”,就能推動特色產業實現“加速跑”,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