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河池 > 正文 |
“三維聚力”破難題 天峨418名流動黨員“高飛不斷線” |
2025年11月14日 17:51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通訊員 王仕換 王莉 編輯:龍隆 |
|
夜色漸濃,在廣東省深圳市務工的流動黨員龍林練趁著吃飯間隙,點開“天峨先鋒”微信公眾號,指尖劃過家鄉推送的11月黨員學習教育清單,打卡當月學習內容。“以前總擔心在外務工學習跟不上,現在不管在哪,打開手機就能學,時間靈活還不耽誤工作。”龍林練一邊滑動屏幕一邊笑著說。這一幕,正是河池市天峨縣以“三維聚力”破解流動黨員管理難題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天峨縣針對流動黨員“去向難掌握、教育難覆蓋、作用難發揮”等痛點,構建“管理有精度、教育有溫度、服務有力度”的三維工作體系,讓418名流動黨員“流而有根、學不褪色、動而有為”。 精準摸排織牢“管理網”,實現“流而有根” 為破解流動黨員排查難題,天峨縣構建“縣委組織部牽頭、黨(工)委協同、黨支部落實”三級摸排機制,創新“十個一”工作法,通過實地走訪、電話隨訪、微信聯系等方式,建立“一人一檔、一村一冊、一鎮一賬、一縣一庫”梯次臺賬,動態更新全國黨員管理信息系統數據,確保流動黨員底數清、流向明、情況實。 同時,深化“雙向共管”閉環機制,流出地黨組織開展行前教育、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并定期跟蹤,流入地黨組織將其納入屬地管理、組織參與組織生活并反饋表現,形成“流出有跟蹤、流入有對接”全周期管理鏈。 全面推行“1+N”結對聯系制度,選派418名支部委員、駐村第一書記擔任聯絡員,通過“每月一聯系、季度一走訪”,精準掌握流動黨員思想動態和生活需求。“我的聯絡員每個月都會跟我通電話,家鄉的政策、支部的活動都會及時告知,雖然身在外地,但感覺一直沒離開組織。”在廣東省深圳市上班的流動黨員索邦可說。這套組合拳讓“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從口號變成了現實。 創新載體激活“教育鏈”,確保“學不褪色” 為了讓流動黨員“學習不打烊、進步不斷線”,天峨縣打造“線上+線下”立體教育矩陣,線上依托學習強國APP、“天峨先鋒”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平臺,每月初推送黨員學習教育清單,精選黨的創新理論、時事熱點及實用技能課程,今年以來累計發布清單11期、學習內容350余條,讓流動黨員指尖輕點即可“充電補鈣”;線下抓住春節、清明等集中返鄉契機,開展集中補學活動、“一對一”結對送學等活動,讓知識傳遞更有溫度、更接地氣,截至目前,共組織開展集中補學30余次,“一對一”結對送學60余次。 針對流入黨員“融入難、學習不便”問題,整合縣委黨校、行業主管部門及流入地黨(工)委資源,舉辦縣鄉兩級黨員培訓班,設置黨性教育、政策解讀、技能提升等特色課程,幫助流入黨員快速找到“組織歸屬感”,實現“異地他鄉有課堂、成長進步不缺位”。 暖心服務架起“連心橋”,推動“動而有為”。 “多虧了縣里的免費大巴,讓我順順利利返崗,省去了購票、換乘的麻煩,心里特別暖。”今年2月,乘坐天峨縣“點對點”返崗大巴前往廣東務工的流動黨員鄧祖玄感動地說。 建立“需求清單+精準幫扶”機制,在春節后返崗關鍵期開通“點對點”免費大巴,破解流動黨員“購票難、換乘繁、路途遠”痛點;在春節、七一、黨員“政治生日”等節點,通過微信、電話、視頻送上祝福,對家庭困難流動黨員加大探訪慰問力度,延伸幫扶至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累計開展走訪慰問60余次、談心談話220余次,切實為流動黨員解決實際難題。 為讓流動黨員從“被管理者”變身“主動參與者”,天峨縣精心搭建“雙向賦能”實踐平臺,精準激活其先鋒模范作用。依托流動黨員的專業特長,組建起9支志愿服務隊,90余名流動黨員主動亮身份、帶頭作表率,活躍在環境保護的現場、助殘助老的一線、政策宣傳的街頭,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使命。每逢春節、國慶等返鄉高峰,常態化開展“我為家鄉建言獻策”活動,組織流動黨員們圍坐庭院、齊聚座談,把在外打拼積累的經驗智慧轉化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實招良策,今年以來累計收集務實建議140余條;同時,將32名表現突出的優秀流動黨員納入村(社區)后備力量庫重點培養,讓流動黨員成為連接城鄉的“金紐帶”、鄉村振興的“紅色動能”。 “作為黨員隊伍中充滿活力的紅色動能,流動黨員是鄉村振興與基層治理的關鍵支撐,要始終堅持‘三維聚力’精細化管理模式,打破流動黨員‘管理難、作用弱’的壁壘,推動其從‘被動參與’到‘主動作為’、從‘游離在外’到‘扎根家鄉’的深度轉變,真正實現流動有方向、服務有抓手、建功有平臺。”天峨縣委組織部負責人表示。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