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教育頻道 > 要聞 > 正文 |
基層醫療需求旺 AI崗位引才忙|廣西醫藥類高校畢業生雙選會密集上線 |
2025年11月14日 12:18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黃玲娜 實習生 姜敏思 編輯:李香瑩 |
|
南寧專場雙選會上,求職學生與用人單位洽談。董潔 攝 基層醫療機構求賢若渴,拋出“真金白銀”與職業發展雙重橄欖枝;AI醫療跨界崗位悄然興起,渴求既懂醫學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這已成為廣西醫藥人才市場涌動的新活力與清晰趨勢。 連日來,廣西2026屆醫藥類高校畢業生就業雙選會在廣西醫科大學、桂林醫科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等高校陸續拉開帷幕,區內各醫學類院校也紛紛舉辦雙選會,為應屆畢業生求職就業牽線搭橋。面對規模突破4萬人的2026屆廣西醫藥類高校畢業生規模,超千家區內外用人單位攜3萬余個崗位“納賢”。記者走訪發現,就業市場的結構之變,正悄然發生。
廣西醫藥類高校畢業生就業雙選會(南寧專場)在廣西醫科大學舉行。學校供圖 基層崗位成香餑餑,人才下沉助民生 11月9日,廣西醫科大學雙選會現場人頭攢動。該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李娜正在平南縣人民醫院的招聘展位前認真填寫求職登記表。“以前覺得基層條件苦,現在了解后發現待遇和發展都不差。”家鄉醫院給出的月薪8000元起、提供住房補貼的條件,讓她堅定了返鄉就業的想法。 為留住人才,基層醫療機構在薪酬待遇上顯著加碼,并積極與上級醫院合作搭建進修平臺。“去年招的5名本科生,今年已有2人通過進修拿到專科醫師資格證。”貴港市平南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蔡恒森透露,該院醫生平均待遇已接近1萬元,“比5年前翻了一番,目的就是要讓基層醫生感到有奔頭”。 與此同時,用人單位的選人標準愈發務實。 “專業基礎要扎實,溝通能力更不能少。”河池市中醫醫院招聘負責人韋向京告訴記者,基層醫生直面群眾,外向的性格、耐心的服務態度,有時比單純的高學歷更重要。這一需求也讓高學歷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廣西醫科大學碩士畢業生楊鍶瑩就計劃到家鄉百色的縣級醫院工作,“基層患者多,實戰機會多,能更快成長,同時也是為家鄉做貢獻”。 高校也在積極引導畢業生“向下扎根”。目前,廣西醫科大學已與全區83家縣級醫院簽訂“人才培養合作協議”,畢業生入職后可享受“校內理論+基層實踐”的定制化培訓。右江民族醫學院則將雙選會主題定為“青春耀基層 建設好家鄉”,并設立“返鄉就業政策咨詢臺”,為畢業生詳細解讀基層醫療人才補貼政策。 各專場雙選會中,基層醫療機構的招聘展位始終人氣旺盛,招聘專業覆蓋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影像、康復醫學等8大類。廣西醫科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黃荷分析,今年需求變化源于分級診療制度的深入推進和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傳統臨床類專業需求有所回落,顯示基層臨床人員配置漸趨飽和;中醫類專業需求呈爆發式增長態勢,與國家強化基層中醫藥服務的政策導向高度契合;而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慢性病管理和康復服務需求激增,帶動了康復醫學人才需求大幅增長,護理專業則繼續保持其核心需求地位。
求職者有序進入雙選會(南寧專場)會場。董潔 攝 AI+醫療掀熱潮,跨界人才受青睞 “AI醫療銷售專員,要求熟悉醫藥知識,能運用AI工具分析客戶需求”“醫療數據分析師,需掌握基礎算法,能處理診療數據”……在幾場雙選會的醫療科技企業展區,與AI相關的崗位招聘海報前圍滿了好奇的求職者,成為現場的“新晉流量擔當”。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AI醫療崗位覆蓋研發、銷售、運營等多個領域,需求量較去年顯著增長。其中,大型醫藥企業側重“AI+應用”,聚焦于醫藥供應鏈數據分析、醫療信息系統維護等崗位;而新興的醫療科技公司則更關注“AI+研發”,急需掌握醫療算法與大數據處理的技術人才。 “AI并非要取代醫生,而是幫醫生提升效率。”對此,廣西某醫療科技公司招聘總監黃明解釋,以AI醫療銷售崗位為例,AI工具可快速整理藥品適應癥、競品分析等數據,從而讓銷售人員將更多精力投入客戶溝通與關系維護,“這類復合型人才,入職起薪通常比傳統崗位高出20%左右”。 面對市場需求的變化,畢業生們也開始主動提升自身的跨界技能。廣西中醫藥大學藥學專業畢業生莫莉莉提前學習了AI數據處理課程,因在簡歷中突出“會用AI工具做藥品市場分析”的特長,她已收到3家企業的面試邀請。桂林醫科大學應屆畢業生黃巧玲同樣也在自學AI軟件使用,她認為:“多掌握一項技能,就多一份競爭力。” 為幫助畢業生適配新崗位,雙選會特別增設“AI求職賦能專區”。工作人員通過AI工具為畢業生優化簡歷關鍵詞,模擬AI醫療崗位的面試場景;桂林醫科大學邀請企業專家開展“AI醫療職業規劃”講座,解讀崗位能力要求,現場發放《AI醫療崗位求職指南》。
廣西醫藥類高校畢業生就業雙選會(桂林專場)在桂林醫科大學舉行。學校供圖 多方聯動搭平臺,精準服務促就業 為促進2026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自治區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健康委、國資委多部門聯合主辦專場招聘會,線上網絡雙選會也于11月4—16日同步舉行。此外,區內醫藥類高校自主舉辦雙選會暨相關就業培訓,持續為就業服務“升級加碼”。 廣西醫科大學設立了“黨員服務崗”,組織專業教師為畢業生提供簡歷修改、面試指導;右江民族醫學院針對脫貧家庭畢業生,開展“一對一”精準幫扶,推薦匹配崗位;各高校均開通了“就業服務熱線”,實時解答畢業生在政策方面的疑問。 11月5日至7日,廣西科技大學醫學部連續舉辦了4場醫藥企業專場宣講會,吸引多家知名企業現場設點,最終有200余名畢業生達成初步就業意向。這種“家門口的招聘”模式在各高校專場中得到普遍推廣,桂林醫科大學專場更是取得了“現場簽約400人,意向達成1500人”的亮眼成績。 雙選會的火爆,離不開校企協同搭建的“精準對接”平臺。記者從自治區教育廳獲悉,廣西今年針對醫藥類畢業生推出“宏志助航計劃”,通過“專場招聘+政策扶持+技能培訓”模式,著力破解“就業難”與“招人難”的矛盾。同時,各高校常態化開展“訪企拓崗”行動,努力為醫藥類畢業生開拓更多就業創業渠道。
《廣西日報》版面截圖。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