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經濟 · 生活 > 文旅(首頁) > 正文 |
百色紅色旅游:沉浸式體驗繪就文旅新圖景 |
2025年11月14日 11:54 來源:右江日報 記者 羅霞 編輯:朱映伊 |
|
新聞眼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云逸等老一輩革命家在百色組織領導了震驚南疆的百色起義,創建右江革命根據地,在祖國南疆豎起了光輝的革命旗幟。如今,右江兩岸青山依舊,96載歲月流轉,紅色基因始終在這片熱土上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游客在百色起義紀念館廣場開展紅色教育活動。(百色起義紀念館供圖) 文物“活”起來: 靜態展陳變身沉浸式敘事 “大家好,我是紅領巾講解員謝文曦,前方的紅砂雕刻名為《千秋偉業》,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里面的革命人物……”百色起義紀念館序廳內,8歲小將清脆堅定的解說聲引得游客駐足聆聽。這支紅領巾講解員文明實踐隊,已是百色紅色文化傳承的閃亮名片。自2011年啟動培訓班項目以來,紀念館已連續舉辦16屆,培養近3000名紅領巾講解員,累計完成講解3萬余場,公益服務時長近4萬小時。他們用稚嫩的聲音傳遞堅定信仰,將《睹物思初心 馬鞭催人進》等紅色故事帶進校園、走進社區,讓革命精神在代代相傳中永葆活力。
游客在百色起義紀念館認真聆聽公益講解。李杭潔 攝 據悉,百色起義紀念館館藏文物共4524件(套),除了常設的紅領巾講解員講解介紹,展館還新增了數字化語音導覽、紅色故事播報、革命人物專題介紹等內容,通過數字化技術打破時空阻隔,讓游客從“隔著玻璃看”轉變為“走進歷史聽”。
游客在百色起義紀念館數字文物互動墻學習紅色文化。李杭潔 攝 紅七軍軍部舊址——粵東會館同樣煥發“新生”。這座始建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的建筑,原為粵商經商落腳點,百色起義期間成為紅七軍軍部指揮所在地,它見證了革命先驅的奮斗歷程,如今已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午后陽光灑滿青瓦,幾名游客在工作人員指導下,手握毛筆在宣紙上鄭重書寫當年紅軍留下的紅色標語。“以前看這些紅色標語,就只是看,現在能親自抄寫一遍,更能感受到其中的精神力量。”來自南寧的游客李女士舉著剛寫好的標語感慨道。這種“文物場景化體驗”徹底打破舊址參觀的靜態模式,讓游客在互動中與革命歷史完成跨越時空的對話。
紅七軍軍部舊址——粵東會館。記者 梁力升 攝 體驗“新”起來: 單一參觀升級全鏈條沉浸 當舞臺搭進展廳,當文物“活”成故事,紅色旅游正以全新姿態走進人們心中。在百色起義紀念館,沉浸式情景劇《右江潮》的演出讓游客直呼“身臨其境”——演員陣容涵蓋紀念館工作人員、南寧師范大學學生與現場觀眾,大家一同演唱韋拔群創作的《工農兵之歌》,參與右江蘇維埃政府主持的《戀愛結晶》主題婚禮,在展廳實景中重溫百色起義的烽火歲月。
沉浸式紅色情景劇《粵東會館的歌聲》精彩上演。記者 黃艷萍 攝 “為迎接盛會,我們與南寧師范大學再度攜手改編劇目,突出體驗性、沉浸式、互動性,讓游客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右江潮》以百色起義革命文物為主題,以百色起義紀念館基本陳列為脈絡,以展廳實景為“舞臺”,在演出過程中邀請現場觀眾共同演繹《賣兒》《會面》《講習所》等13幕劇目,全景展示百色起義革命歷史、紅七軍的英勇戰斗、右江蘇區建設和邊疆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繼往開來的光輝歷程。該劇目已成為場館常態化演出劇目。 如今,豐富的體驗內容讓百色紅色景區的參觀體驗變得更加生動。在百色起義紀念館,游客可在各個展廳體驗唱紅歌,體驗右江少數民族特色婚俗。在黃文秀先進事跡展廳,游客們一起誦讀黃文秀日記,感受這個壯族女孩鮮活的生命和廣闊的胸懷。在紅七軍軍部舊址,游客可以書寫紅色標語,觀看創意情景劇《粵東會館的歌聲》,感受革命的艱難和軍民的魚水深情。
孩子們在紅七軍軍部舊址書寫紅軍標語。 記者 梁力升 攝 “哇,這個小布袋里裝的居然是文創冰淇淋,還有不同的款式。”在紅七軍軍部舊址粵東會館,印著民族紋樣的文創冰淇淋成為游客打卡“新寵”。這些不同色彩的冰淇淋造型代表著百色的各個紅色景區,許多游客都舉著它們在會館中拍照。“吃完了冰淇淋,還可以把小袋子帶回家,用來裝耳機、充電器等非常實用。我們這個設計很受游客歡迎。”粵東會館工作人員說。 在百色起義紀念館,文創產品琳瑯滿目,有紅色景區造型的文創書簽、筆記本,還有結合壯錦、繡球等元素設計的背包、冰箱貼等。其中不少是近年來百色特色旅游商品或文創產品設計大賽中的獲獎作品。這些將紅色文化與民族特色、實用美學相結合的文創產品,讓紅色記憶可帶走、可分享,不僅提升了游客的體驗感,更讓紅色文化以更年輕的方式傳播得更廣更遠。 業態“融”起來: 全時全域拓展紅色邊界 夜幕降臨,百色解放步行街主街區燈火漸次點亮,與河邊西街的景觀照明交相輝映,古老的青磚騎樓與特色非遺招牌在光影中更顯韻味,這個為2025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重點打造的梵木·百色水岸城項目已初現雛形,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來漫步體驗。
河邊西街夜景。記者 梁力升 攝 梵木·百色水岸城項目改造及新建建筑面積約11.5萬平方米,串聯起百色起義紀念園、解放街與紅軍谷,規劃紅色主題民宿、非遺工坊、夜間劇場等多元業態,搭建起“紅色研學、非遺體驗、潮流消費”三位一體的文旅生態圈,即將實現“白天研學憶初心,夜晚體驗品文化”的全時段旅游模式。 在空間維度上,百色整合紅色資源推出精品旅游路線,同時深化“紅色+生態”融合發展,將浩坤湖景區、大王嶺原始森林、福祿河濕地公園等生態景點納入線路,讓游客在感悟革命精神的同時,領略壯鄉山水之美,實現紅色洗禮與綠色休閑的雙重體驗。 從讓文物“活起來”到體驗“新起來” 從日間研學到夜間沉浸 百色正以全鏈條、全時段、 全域化的創新實踐 讓紅色文化可觸可感、可唱可憶 為即將到來的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 注入濃厚紅色底蘊與蓬勃發展動能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