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來賓 > 正文 |
武宣3.76萬畝“稻稻肥”輪作推進 無人機精準播撒開啟冬種新模式 |
2025年11月13日 22:02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通訊員 陳穎穎 梁亮 卓永明 黃丹紅 文/圖 編輯:陳煜炫 |
|
無人機蓄勢待發。 眼下正值冬種關鍵時期,武宣縣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11月13日,在三里鎮五星村的連片稻田上空,多架無人機在技術人員操控下往來穿梭,將紫云英與油菜種子按3:1比例精準播撒。金黃稻茬、翱翔無人機與湛藍天空,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動的冬種畫卷。 “當前正是播種綠肥的最佳時機,必須搶抓農時。”正在田間指導的三里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員覃和訪表示,晚稻收割后播種紫云英和油菜,待來年春季翻耕還田,可快速腐解成優質有機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這種綠色培肥方式既能減少化肥施用,又能持續改善土壤結構。
技術員將綠肥裝進無人機。 在五星村1500畝項目實施區,豐厚甘蔗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曾繼芳正帶領團隊仔細核查地塊。“我們采用無人機航拍與實地踏勘相結合的方式,確保符合連片種植要求,將誤差嚴格控制在2%以內。”曾繼芳介紹,這種精細化的工作方法為項目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武宣縣計劃實施“稻稻肥”輪作面積3.76萬畝,總投資564萬元。通過公開評審確定的11家實施主體,涵蓋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多元經營主體。縣農業農村局還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指導管護主體掌握綠肥播種、管護等關鍵技術。
三里鎮五星村連片稻田上空,無人機正有序播種綠肥。 “通過綠肥還田,每畝可減少化肥支出約100元,土壤有機質含量也顯著提升。”正在勞作的村民黃翠萍算起經濟賬。她前年試種的1.8畝稻田,在減少化肥用量的同時,早稻畝產反而增加50公斤,真正實現節本增效。 近年來,該縣堅持生態優先發展理念,將綠肥種植與耕地質量提升緊密結合。通過持續推廣“稻稻肥”輪作模式,不僅有效提高了復種指數和種植效益,還促進了雙季稻恢復生產,為遏制耕地“非糧化”、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探索出新路徑。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