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正文 |
廣西日報來賓頭條 | 從提籃小賣到跨境熱銷——來賓市水果產業發展觀察 |
2025年11月11日 10:52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李晟 通訊員 文質 林志 編輯:陳煜炫 |
|
廣西日報版面。 秋收冬藏之際,桂中大地正迎來水果產業的提質升級:昔日“提籃小賣”的砂糖橘,如今貼上國家地理標志商標走進東盟超市;過去分散種植的百香果,通過標準化生產變身為深加工產品;傳統果園也乘著農旅融合的東風,成為游客休閑打卡的熱門地…… 近年來,在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型的背景下,來賓市直面水果產業“小散弱”的發展瓶頸,以《廣西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為指引,將科技賦能貫穿產業轉型全過程。通過因地制宜發展“一縣一品”,打造“公用品牌+企業品牌”雙輪驅動體系,推動“果園變景區、農產品變禮品”,走出一條從“種得好”向“賣得好”轉型升級的現代化發展之路,為全區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來賓經驗”。 錨定特色 “一縣一品”錯位發展 過去,“什么行情好就種什么”的跟風現象時有發生,集中上市常導致“果賤傷農”。為此,來賓市統籌布局,引導各縣(市、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水果,形成“一縣一品”的產業格局。
工人們對剛采摘下來的砂糖橘進行分揀檢查。 在象州縣,富含硒元素的土地上孕育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象州砂糖橘。11月6日,記者來到象州鎮龍門村,村民陳勇笑著說:“我們的砂糖橘皮薄汁多、清甜化渣,客商都搶著要!”他家的20畝砂糖橘通過統一標準管理,去年純收入超過15萬元。目前,象州砂糖橘種植面積已達31萬畝,年產量60萬噸,產品遠銷東南亞。 在武宣縣三里鎮的牛心柿種植基地里,果農王華正忙著采摘。“牛心柿皮薄肉厚、甜度高,品質最好的去年一公斤賣到10元,我家10畝柿子收入15萬元。”武宣已形成牛心柿、胭脂李等地理標志產品集群,全縣水果種植面積達20萬畝,其中牛心柿種植面積超1.6萬畝。 “我們利用山區立體氣候,種植早熟百香果,比平原地區早上市一個月,價格高出30%。”在忻城縣紅渡鎮的百香果基地,負責人張華說。忻城依托氣候優勢,發展百香果、早熟蜜柑等特色果品,形成上市“時間差”,百香果種植面積達2.64萬畝,年產量2.83萬噸。 興賓區和合山市則結合自身資源與市場需求,精準選擇主攻品種。合山市合山鎮采用“公司+基地+經聯社+農戶”模式,引進“欽蜜9號”黃金百香果,總種植面積335畝,年產量626.45噸;興賓區五山鎮古村葡萄園種植面積600多畝,形成夏黑、巨峰、陽光玫瑰等多品種搭配種植格局,年產值達500萬元。 這種基于土壤、氣候“基因”的產業定位,有效避免了市內同質化競爭,將分散資源凝聚成發展合力,使“來賓水果”在市場上逐漸形成規模效應。今年1—9月,來賓市水果產量78.06萬噸,同比增長3.3%。 擦亮品牌 “雙輪驅動”引領增值 “一縣一品”雖避免同質競爭,但也面臨規模有限、議價能力不強的問題。為此,來賓市以“公用品牌+企業品牌”雙輪驅動破局:公用品牌以基本標準整合資源、擴大規模;企業品牌以更高標準強化品質、提升議價,實現從分散經營到協同發展的轉型。 據象州縣水果站站長覃帥介紹,“象州砂糖橘”作為來賓市首個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的水果類產品,縣里制定了統一的栽培技術標準,推出統一標識,授權符合標準的農業企業、合作社使用。“過去各賣各的,品質不一,價格上不去。如今統一標準后,平均每斤價格提高了0.5元至1元。” 在打造公用品牌的同時,來賓市積極鼓勵企業、合作社依托技術、渠道等資源創建自有品牌,與公用品牌形成“母子品牌”聯動格局。在武宣,“宣禧”牌牛心柿通過更高標準的管護和精細化分級,進一步提升了品質,將精品果成功打入國內高端商超,售價比普通散裝果提高約15%。 品牌影響力的擴大也離不開更廣闊的展示平臺。近年來,來賓市連續組織企業參加東博會、亞洲水果展等大型展會,并自主舉辦“來賓水果文化節”,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 如今,來賓水果不僅在國內市場銷量穩步提升,還出口至東盟、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逐步實現從“提籃小賣”到“跨境熱銷”的跨越。 融合業態 “三產融合”延伸鏈條 品牌打響后,如何將流量轉化為“留量”,增強產業韌性與規模?來賓市將目光投向產業融合,推動果園變景區、農產品變禮品,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在忻城縣紅渡鎮工業園區,廣西玲瓏雪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將新鮮百香果制成冰淇淋。“我們以本地百香果為原料研發的冰淇淋,每支成本雖比普通冰淇淋高出1.5元,但售價可達5元,利潤提升20%。”公司負責人劉金釗介紹。該公司預計今年投產后,將與多個百香果種植基地簽訂收購協議,年加工百香果2000噸,帶動周邊200多名村民就業。 在興賓區三利水庫移民村古村屯葡萄示范基地,采摘季游人絡繹不絕。“從去年開始,這里成了休閑游玩的好去處,每到葡萄季日均游客上百人。”古村屯村民小組長陸丁惠說。依托毗鄰三利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區位優勢,古村屯建設了鄉村綠道、濕地科普棧道、葡萄山莊等設施,今年葡萄采摘季游客量達5萬人次,帶動周邊農家樂收入增長40%。
金秀的廣西1828大健康產業園生產車間一角。盤斌 攝 10月31日,在廣西1828大健康產業園的生產車間內,記者看到,砂糖橘、沃柑經過自動化生產線,轉化為保留原果風味與營養的瓶裝果汁。“我們堅持‘從枝頭到舌尖’的品質管控,每一瓶果汁都可追溯原料產地與生產流程。”企業負責人介紹,該企業已建成集種植、加工、檢測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當日上午的直播銷售額就突破47萬元,初級農產品正逐步轉化為高附加值禮品。 從賣鮮果到賣體驗,來賓水果產業從“一產”到“接二連三”的融合發展,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