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首頁頭條 > 正文 |
“人工智能+”賦能現代農業創新合作懇談會在南寧舉行 陳剛出席并講話 韋韜主持 |
2025年11月05日 18:56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羅昌亮 陳貽澤 鐘小啟 編輯:馮芯然 |
|
廣西云-廣西日報11月5日訊(記者 羅昌亮 陳貽澤 鐘小啟)11月5日,2025年“智匯八桂·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院士專家廣西行”活動——“人工智能+”賦能現代農業創新合作懇談會在南寧舉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工智能和“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聚焦智慧漁場、數字果園、無人農場、智慧牧場等重點方向,邀請院士、專家、企業家代表為“人工智能+”賦能現代農業創新合作把脈問診、建言獻策。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剛出席會議并講話,自治區主席韋韜主持會議。
11月5日,2025年“智匯八桂·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院士專家廣西行”活動——“人工智能+”賦能現代農業創新合作懇談會在南寧舉行。記者 鄧華 攝 廣西廣播電視臺《廣西新聞》報道。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陳煥春、羅錫文、印遇龍、趙春江,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華為云全球營銷服總裁楊友桂,浙江甲骨文超級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顧惠波等分別作了發言,分享了“人工智能+”賦能現代農業創新合作建議,表示將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參與廣西農業發展,加大與廣西聯合培養人才力度,為廣西農業高質量發展獻智出力。 在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后,陳剛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對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和院士、專家、企業家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廣西農業發展表示感謝。陳剛表示,人工智能將重塑現代農業生產邏輯和發展范式,成為中國與東盟農業合作的新藍海,數據正成為新的“農資”,算法和具身無人裝備正成為新的“農具”。廣西作為農業大省區,正加快構建“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人工智能發展路徑,是人工智能賦能現代農業的優質“試驗田”和輻射東盟“人工智能+農業”的前沿陣地。希望各位院士、專家、企業家一如既往關心支持廣西現代農業發展,支持把更多農業科研項目、AI應用項目和人才團隊安排在廣西,加大與廣西聯合培養人才力度,指導廣西編制好農業農村“十五五”規劃,特別是指導謀劃將人工智能運用到現代農業發展中,加大面向東盟的普惠高效算力平臺建設和智慧農業場景開發力度,打造廣西農業優質智能語料庫和可信數據空間,推動廣西成為“人工智能+農業”領域的技術、裝備、標準、服務向東盟輸出的重要樞紐,助力廣西農業高質量發展。 韋韜表示,自治區政府將逐條梳理各位院士、專家、企業家寶貴意見,實行清單化管理,認真研究、深入調研、充分吸納,將各方真知灼見轉化為廣西“人工智能+”賦能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的政策舉措;加強項目化推進,聚焦簽約項目,強化要素保障與跟蹤服務,推動院士、專家創新成果與廣西現代特色農業資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堅持常態化服務,強化政策支持,優化創新生態,為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 會上,自治區副主席許顯輝介紹廣西智慧農業高質量發展情況,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司有關負責同志作發言;舉行項目簽約儀式,涉及智能農機裝備、數字漁業、柑橘智慧育種、人才培養等合作;并為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牛研究中心、果蔬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廣西柑橘科技創新中心揭牌,啟動上線“滴滴農機”項目。 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劉耀光、錢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景權,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潘燦平,自治區領導王心富、周異決、黃俊華及鐘得志,南寧市政府、自治區有關部門以及有關企業、高校主要負責同志等參加相關活動。 活動期間,與會院士、專家、企業家將深入南寧、柳州、防城港、貴港、玉林等市開展調研考察,舉行學術(產業)交流等活動。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