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經濟 · 生活 > 創新 > 正文 |
南A會客廳|廣西AI產業發展 其時已至 其勢漸成 其興可待 |
2025年11月05日 11:35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付瑋燁 編輯:羅婧 林娟 |
|
原標題: 廣西AI產業發展 其時已至 其勢漸成 其興可待 ——訪廣西人工智能教育學會籌備組組長、紐約大學人工智能博士蔣明
蔣明 紐約大學人工智能博士、國家級人才、東博會高級顧問、廣西人工智能教育學會籌備組組長、廣西人工智能學院教授。曾在美國硅谷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從事AI技術創新工作,牽頭開展垂直大模型和場景化智能體實踐創新。 面對AI重塑全球競爭格局的時代浪潮,廣西立足中國—東盟開放前沿,正加快構建一條“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的特色發展路徑。10月31日,國際AI領域知名專家蔣明在接受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專訪時,結合自身豐富海外經歷與國內實踐經驗,為廣西AI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最近兩個國際動態值得關注” 當前全球AI產業加速迭代,競爭日趨激烈。蔣明特別提醒:“有兩個最新國際動態值得重點關注,其中既藏著全球AI競爭的新邏輯,也能為廣西的戰略選擇提供重要參照。” 第一個動態是美國放寬AI監管。“今年美國發布‘人工智能行動計劃’,美國總統特朗普明確提出不能用規則阻擋科技進步,這標志著美國放寬對AI監管的力度。”蔣明分析,這一決策背后是對競爭格局的精準考量——美國長期以來以隱私保護等名義,對AI監管持嚴厲態度。但特朗普政府表示若持續高強度約束,隨著全球AI技術迭代的加速,美國AI領先優勢可能在兩三年內被趕超。 “AI是引領未來的先進生產力,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不能一刀切管控。”蔣明強調,監管與發展的平衡像攻防拉鋸戰,沒有實戰歷練,反而難以抵御潛在風險。他認為,我國對待AI發展秉持開放態度,既不盲目放任,也不過度約束,這種務實立場為AI產業升級進階留足了空間。 第二個動態是美國AI產業競爭模式的升級。“OpenAI、英偉達、甲骨文通過戰略綁定形成高效協作。OpenAI向甲骨文采購云服務,甲骨文建數據中心需批量采購英偉達GPU,英偉達再將部分利潤以戰略投資返還OpenAI,形成‘需求—產能—資本’的聯動閉環。”蔣明說。 目前,中國AI企業多采用另一種發展路徑。“阿里云通義千問、字節跳動豆包等大模型,多依賴母公司自有利潤研發,發展相對獨立。”蔣明表示,這兩種路徑無需評判孰優孰劣,但廣西需關注競爭升級的動向,既看清全球AI產業“抱團發展”的新趨勢,也不盲目跟風“燒錢競賽”,在集成過程中做好生態協同。 “分布式特征是構建AI跨境產業鏈的底層邏輯” “AI與傳統農業、工業經濟本質不同,它具有分布式特征,對集中式產業配套的依賴極大降低,打破了鏈主企業不在本地就難以發展的桎梏。”蔣明舉例,像DeepSeek等AI企業,對生態網絡有依賴但不是絕對依賴某個鏈主,正是這種技術邏輯和產業特性,讓“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這條分布式的跨境AI產業鏈得以良性發展。明白了這個邏輯,大家才能樹立信心、認清機遇。 去年7月,國家批復在南寧設立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有報道稱,正式投運后,廣西將成為中國面向東盟數據傳輸距離最短、速度最快的省份。他補充,廣西正加快建設“青海智算中心—廣西通信網絡—東盟國家”的算力流轉體系,“打通算力高速路、搭建跨境數據橋,這種效率和成本優勢,高度契合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剛提出的廣西面向東盟人工智能合作‘多、快、好、省’的比較優勢。” “東盟是我國最大貿易伙伴,這種物流與市場集聚效應,與AI技術的集聚效應交相呼應,讓廣西集成的定位更具含金量。”蔣明以跨境貿易為例,廣西能精準捕捉跨境物流、快速通關等真實需求,集成國內先進AI技術,適配轉化為東盟可用的解決方案。 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AI成果的集中展示,正是“廣西集成”的鮮活實踐:從多語種智能翻譯系統到跨境物流AI調度平臺,從農產品品質AI檢測設備到智慧城市應急指揮系統,這些成果既非廣西從零研發,也不是簡單技術搬運,而是基于東盟需求的精準集成與適配。“在廣西做好一個AI示范項目,就能直接復制到東盟市場,這種‘示范即推廣’的優勢,是很多地區不具備的。”蔣明說。
東盟應用+廣西集成+北上廣研發。AI制圖 周海笑 “不妨試試AI村超” 如何用AI賦能鄉村振興?蔣明給出答案:“不妨試試AI村超。”在他看來,AI在鄉村普及應用的關鍵,是找到村民能感知、能參與、能獲益的切入點,讓技術在實踐中自然普及。 “年輕的駐村第一書記、選調生懂技術、有創意、有活力,會制作帶貨短視頻,這正是推廣AI的好基礎。”蔣明建議,廣西可組織發動年輕基層干部,開展一場熱熱鬧鬧的“AI村超”活動,圍繞農產品推廣、鄉村旅游宣傳等實際需求,鼓勵年輕人、返鄉大學生牽頭組隊,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其中,并最終以成果反哺鄉村。 鄉村的AI應用無需高大上,關鍵要接地氣。蔣明舉例說,農業生產中,可用AI預測病蟲害、分析土壤肥力;鄉村治理中,可用AI優化人居環境巡查、便捷村民辦事流程;民生服務中,可用AI搭建遠程醫療咨詢通道,助力打造農產品外銷平臺……“核心是解決問題,只要能幫村民省錢、省力、增收,技術就有生命力,不能去做‘為AI而AI’的形式主義。” 他提醒,鄉村AI普及要遵循分層推進原則:對老年人等接受度較低的群體,可通過子女示范、村干部引導等方式逐步滲透;對青少年,可結合中小學AI通識教育,培養AI思維;對基層干部,可通過實戰培訓讓其掌握應用方法。“AI下鄉和互聯網普及一樣,需要過程,找對方法就能讓技術紅利惠及更多人。” “實現差異化突圍,廣西大有可為” “當前全國各個省區都在爭搶AI人才,我選擇回來不僅因為鄉情鄉愁,更因為廣西迎來了歷史最好發展時期,是一片干事創業的熱土。”作為土生土長的桂林人,蔣明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毅然回國、反哺家鄉。 “實現差異化突圍,廣西大有可為。”他表示,廣西發展AI無需復刻發達地區“研發內卷”的方式,可從三方面實現差異化突圍: 一是精準避坑,務實發展。蔣明提醒:AI不等同于“大算力、大數據、強算法”,我們要認識到AI研究與集成應用的創新范式差異,以AI基礎研究是“大算力+強算法+研究人才”的創新范式,AI集成和應用往往是“場景+數據+應用人才”的創新范式,對應用場景的創新和高質量數據集建設的價值勝過盲目的算力堆砌;在模型選擇時不盲目追求參數量,根據實際需要,輕量化模型、機理模型也可解決高價值問題;應立足東盟實際需要開展“集成”,這樣才能將廣西貼近東盟的區位優勢體現為廣西貼近市場和交流便捷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做到“換道超車”。同時,要認識到AI的概率性、隨機性特征,在政務、民生等領域做好AI應用的審核與規范,確保權威性與可信度。 二是需求驅動,場景落地。“集成不是簡單技術拼接,而是真實市場需求導向的全要素資源集成和系統性重構。”蔣明建議,廣西要當好東盟需求“解碼器”和全國技術“整合器”:在汽車、機械、鋁業等優勢產業,適配國內先進AI技術提升效率;聚焦跨境物流、多語種服務等特色場景,打造專屬AI解決方案;在政務領域杜絕形式主義,以實效破解數據孤島、服務低效等問題。 三是教育賦能,提升認知。“當前,部分基層干部和群眾對AI的了解和使用還相對欠缺,需要通過認知賦能逐步改善。”蔣明表示,廣西應加強人工智能全員培訓,提升全社會AI素養,解決干部隊伍認知分層問題,思想上樹立信心,實踐中提高方法,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 專訪最后,蔣明借本報向在外的廣西科技人才發出呼吁:“廣西正處于成型起勢的關鍵階段,歡迎大家回來干事創業,共享發展新機遇,成就人生價值!”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