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專題 > 廣西網視 > 持續深化改革 建設壯美廣西 > 動態資訊 > 正文 |
關鍵金屬的廣西擔當 |
2025年11月03日 08:20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藍鋒 通訊員 莫玉揚 韋宏益 編輯:徐世杰 |
|
10月31日,深秋的南丹縣,依然是熱火朝天的生產建設場景。 高峰礦地下幾百米處,激光定位儀的綠光刺破黑暗,智能采礦設備正精準掘進,將事關國家戰略的錫、銻等關鍵金屬礦石緩緩送向地面;不遠處的尾礦庫,經過生態修復的坡地上,褐色礦渣上漸鋪新綠,曾經的“生態傷疤”正蛻變為“發展沃土”。
南丹籠箱蓋景區山清水秀生態美。圖源:南丹縣委宣傳部 企業車間內,智能化生產線高效運轉,一錠錠閃閃發光的高純度金屬產品源源不斷產出,裝載到大貨車上運往全國各地高端制造企業車間,深度嵌入國家戰略產業鏈,支撐起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等關鍵領域的發展需求。 今年以來,一場由多年生態倒逼與產業升級雙重驅動下的深刻變革,正勾勒出南丹關鍵金屬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從醞釀到落地的清晰軌跡。 作為廣西從有色金屬之鄉向國家關鍵金屬戰略高地跨越的核心載體,南丹試驗區的誕生,是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國家戰略的頂層擘畫,是河池市攻堅克難的中流擊水,更是南丹縣扎根一線的實干答卷。 每一步推進,都體現著“大膽試、大膽闖、大膽干”的決心;每一個節點,都彰顯著“保障國家關鍵金屬礦產資源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政治擔當。
曾經滿目瘡痍的籠箱蓋礦區,如今涅槃重生為風光旖旎的楓杏生態旅游景區。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余鋒 攝 頂層擘畫:以破局之力高位推動 作為有色金屬之鄉的廣西,礦產資源富集,特別是錫、銻、銦、鍺等關鍵金屬資源儲量豐富,是國家戰略性礦產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歷史形成的“小散亂”產業格局和由此衍生的涉重金屬污染,已成為懸在綠水青山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2025年,恰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刻認識到,破解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瓶頸,不僅是發展題,更是政治生態題、自然生態題。 建設南丹關鍵金屬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是“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與“戴在廣西頭頂上的‘皇冠’”的產業抉擇。
工業園區映霞輝。韋日紅 攝 早在今年初,建設南丹試驗區提出前,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剛在南寧會見了劉炯天、李元元、何季麟等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尋求他們對編制戰略性關鍵金屬產業全產業鏈創新發展規劃的幫助,以更好推動廣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自此短短幾個月,圍繞關鍵金屬產業的創新發展,自治區黨委、政府先后進行了密集而深入的頂層設計與靶向聚焦—— 7月3日,陳剛再次與國內頂尖院士專家召開廣西關鍵金屬產業創新發展“十五五”規劃座談會,明確提出立足國家大局,發揮比較優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走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規;、園區化的關鍵金屬產業發展道路。南丹作為核心資源地與產業集聚區的地位得到初步確定。 7月8日,在赴南丹開展蹲點調研前,陳剛先后到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調研,了解全區有色金屬及關鍵金屬資源分布、產業發展和涉重金屬污染整體情況,研究部署推進我區涉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有色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 隨后連續3天,他踩著泥濘道路,深入南丹礦區俯身查看礦渣治理情況;走進企業提純車間,詳細了解錫、銻等關鍵金屬的提取率,主持召開座談會以“解剖麻雀”式厘清“采選冶”全鏈條癥結,明確要求以打造南丹關鍵金屬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為突破口,推動我區有色金屬特別是關鍵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 自治區主席韋韜也在不同場合,多次對關鍵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部署,強調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強化資源高效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加快推動關鍵金屬產業鏈向高端延伸。 關鍵金屬,是廣西的底氣,也是廣西的王牌。 建設南丹試驗區,與廣西同期大力開展的涉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密不可分,形成了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戰略閉環。 南方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30萬噸鋅氧壓浸出綠色制造項目基地。沙顏勇 攝 9月22日,自治區深改委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建設南丹關鍵金屬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下簡稱《總體方案》),強調推動有色金屬特別是關鍵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要重點抓好“十個一”,以南丹試驗區示范引領全區有色金屬產業“五化”發展。 這份凝聚全區各級各部門百余日心血的方案,廣納賢才、匯聚智慧,開創多個“首次”: ——首次明確關鍵金屬產業“高純化、合金化”升級路徑; ——首次建立“政策庫+標準庫+技術庫+人才庫”四維支撐; ——首次實施礦權整合與“小散亂”企業治理專項行動; ——首次探索“城市礦山”綠色開發模式; 如何保障南丹試驗區蹚出一條生態優先、創新驅動的新路? 《支持建設南丹關鍵金屬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若干政策措施(討論稿)》,歷經征求超過28個部門意見,反饋意見建議308條,在反復吸收修改完善基礎上,最終形成7個方面33條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支持舉措,涵蓋優化資源管理、強化科技創新、強化主體培育及產業鏈延伸、推動智能化發展等關鍵環節。 這些有力的支持舉措,每一條都直指產業痛點——用地指標向試驗區傾斜,解決項目落地無空間;設立專項科研基金,破解關鍵金屬提純“卡脖子”問題;建立行刑銜接機制,整治生態環境保護安全漏洞。 政策的溫度,很快轉化為“真金白銀”的支持。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明確將大力支持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并優先保障試驗區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納入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的重大項目盤子;自治區財政廳明確連續5年每年安排2000萬元“開辦費”,持續為試驗區“輸血”;自治區科技廳支持在試驗區探索建設重大中試基地,并給予1000萬元的科技計劃項目支持,化解采選冶技術領先但深度開發不足的矛盾;自治區工信廳提供2.5億元項目資金可供爭取,支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
南丹南方公司廠區綠樹成蔭,環境宜人,此前曾上榜國家級綠色工廠名單。圖源:南丹縣委宣傳部 “這是一場從資源依賴到創新驅動的革命!弊灾螀^發展改革委主任白松濤表示,建設南丹試驗區,通過改革破解污染防治生態考題,答好產業升級發展問卷,以創新驅動重塑產業格局,走出一條生態保護與產業協同發展共進的新路徑。 中流擊水:以軍令狀之嚴繪實景圖 建設南丹試驗區,是河池市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也是重大考驗。 《總體方案》覆蓋南丹全域,并聯動金城江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等拓展區,實現資源整合、產業協同、輻射帶動,建設任務繁重,等不起也等不得。 很快,河池行動方案和南丹實施方案相繼進入審議階段,明確了“兩年效益初見、五年效益明顯、十年效益倍增”的“三步走”戰略,重點抓好“十個一”,部署實施“八大行動”,從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生態保護等多個維度推動關鍵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
南丹縣城全景圖。周潤桀 攝 10月28日,自治區2025年四季度經濟發展調度會后,河池市委、市政府緊接著召開建設南丹試驗區動員部署大會。 “建設南丹試驗區,是河池實現綠色轉型的歷史性機遇和實現‘涅槃重生’的新起點!迸_上,河池市委書記秦春成的聲音鏗鏘有力;臺下,各級領導干部神情肅穆,目光堅定。秦春成講話猶如出征的軍令狀,壓在肩上、刻進心頭。 南丹試驗區的藍圖已繪就,方向既明,唯有實干方可成功。此時的河池,用“事不過夜”的決心,打響了攻堅的“第一槍”。 9月底的南丹,暑氣未消,河池市南丹關鍵金屬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指揮部礦權整合整治組的辦公室燈火通明——專班工作人員剛完成對全市金屬礦采礦權的第3輪排查。
南方有色標桿工廠。盧伊琳 攝 他們白天頂著烈日逐礦丈量,記錄礦山的位置、規模等“物理現狀”;夜晚對著賬本梳理,厘清每個礦權的債務擔保、股權結構等“化學狀態”。 “不打無準備之仗!”河池市副市長、指揮部副指揮長、工作組分指揮長陸景宇手里拿著厚厚的《礦權檔案》。經過一個月奮戰,62個金屬礦采礦權、60個探礦權的“家底”全部摸清,為“一礦一策”精準整合打下基礎。 同時,《河池市自然資源局關于河池市過期金屬礦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第一批)的通告》《河池市自然資源局關于注銷采礦許可證的公告》在廣西云等官方媒體發布,16宗金屬礦業權、41宗非金屬采礦權進入清理程序——這是河池市礦權整合的第一槍,更是向“小散亂”頑疾開刀的明確信號。 在環江挺峰礦廠區,拆除機械的轟鳴聲中,最后一臺老舊冶煉設備被吊離!耙郧斑@里煙塵大,窗戶都不敢開!备浇迕裾驹诼愤吙粗と饲謇碓蠚堅锌卣f。
南丹工業園區。圖源:南丹縣委宣傳部 按照河池定下的硬目標:2025年12月底前,完成第一批關停取締類“小散亂”企業斷水、斷電、清原料、清設備、清場地的“兩斷三清”;2026年3月底前,實現所有不符合要求企業的關停取締。 截至10月底,環江挺峰、南丹海礦等4家企業已徹底關停,21座涉重金屬尾礦庫完成安全排查,120個問題中106個已整改到位,剩余14個問題正在積極組織整改。 市場化整合的探索,同樣在河池建設指揮部的推動下有序展開。 “優礦并劣礦、大礦帶小礦”是河池為資源整合定下的核心思路。都成礦業負責人劉勇宏表示,最初收購金城江區某采礦權時,對方顧慮重重。河池市專班主動介入,協助梳理礦權價值、制定補償方案,最終促成合作。 截至10月,都成礦業、北山公司等企業通過市場化方式,成功收購整合采礦權4個、探礦權2個,形成了可復制的“企業主導、政府服務”模式。 在華錫集團銅坑礦,科技賦能正讓老礦山煥發新生。井下千米處,智能掘進機替代了傳統人工,有效解決了傳統選礦工藝中金屬回收率低、環境污染大等問題,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減少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這項“復雜難選冶錫銻金多金屬利用技術”,曾獲廣西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如今正在試驗區內得到越來越多的推廣應用。 “井下鑿巖、裝藥、運礦、破碎等主要生產環節全流程無人駕駛,有效釋放難采區域產能。”有著20年采礦經驗的銅坑礦業分公司生產運營中心副主任工程師虞靚,看著監控室屏幕上的實時數據,感慨“礦山變聰明了”。 南方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30萬噸鋅氧壓浸出綠色制造項目車間。 沙顏勇 攝 人工智能賦能、產學研用結合、人才培養均是河池行動方案明確的重點工作,未來將越來越多出現在礦山智能化升級、綠色轉型與資源高效利用的進程中。 機制創新是河池推進建設南丹試驗區的“保障網”。 河池市南丹試驗區指揮部每周召開調度會,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堵點;應急處置、科技創新等7個工作組各司其職,在風險防控、技術攻關領域形成合力;“立即辦、馬上干”的作風蔚然成風——企業申報項目,能并聯審批的絕不串聯;現場能決斷的,絕不層層請示。 10月31日,在廣西有色金屬關鍵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項目投資洽談會召開前夕,河池已完成10個簽約項目的對接,總投資達162.2億元。 “這是河池速度,更是試驗區速度!”河池市市長王軍自豪地說,每一個項目的成功落地,都是向南丹試驗區建設任務目標的又一步邁進。 扎根沃土:以主陣地之責實干擔當 建設南丹試驗區,主戰場在河池,主陣地在南丹。 10月30日,天飄著雨,微帶涼意。南丹縣副縣長牙薪宇仍扎在芒場鎮馬鞍山尾礦庫整治現場,彎腰檢查防滲系統施工質量,轉身督促老舊廠房完全拆除。這是南丹干部的日常,更是試驗區建設的生動注腳。 抓好生態環境保護、解決好涉重金屬污染問題,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是“高分項”。 南丹痛定思痛,縱深推進涉重金屬隱患整治。近一周內,“小散亂”治理推進會、涉重金屬問題“回頭看”專項部署會接連召開。鐵腕治下,亂象漸清:截至10月,選礦企業立案查處3家、淘汰2家,兩家礦企廠房被完全拆除,5家公司遭關停,部分礦企的整合重組工作也在加快推進。 眼下,南丹已基本完成立行立改問題整改,年底前還要完成中長期整改問題的風險評估與方案編制。 南丹試驗區不是簡單擴建,而是全鏈條改革組合拳。
南丹工業園區。圖源:南丹縣委宣傳部 圍繞“十個一”重點工作要求,南丹從“治亂、筑基、創新”三個維度發力,為試驗區“強筋健骨”: ——治亂見真章。前一階段整治整改只是開端,未來幾年更要打破“資源浪費、生態受損”的舊局; ——筑基有實招。已完成35個項目謀劃,覆蓋生態治理、產業發展、基建提升三大領域。高端銦技術改造、廢舊資源再生利用確定為首批開工項目,從謀定蓄勢全面邁入提速推進; ——創新添動能。緊盯自治區政策動向,推動企業與科研院所聯合攻關。凝練的12個關鍵金屬技術攻關項目,已通過廣西重點研發計劃專家組評審公示,“卡脖子”難題有望逐個得到破解。 園區是載體,更是產業升級的“引擎”。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深圳城規院等專業機構,正緊鑼密鼓推進《關鍵金屬產業園區總體規劃》等7個重點規劃;園區建設組全程代辦產權登記、土地征收、用林審批,掃清項目落地障礙。
鳥瞰工業園區。 劉曉紅 攝 一個個政策,一系列改變,讓企業信心節節攀升!芭涮自絹碓饺,我們擴產更有底氣!”廣西高峰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崔忠貴的話,道出了眾多企業的心聲。 南方有色公司計劃投資60億元參與試驗區建設。董事長周南方表示,將實施錫生產系統環境治理升級改造等11個項目,建設有影響力的高端金屬材料及產業鏈延伸基地。 基建突破,讓主陣地“筋骨”更硬。 園區供排水一體化項目,管網鋪設完成80%,清污分流河道擋墻全部完工,821米暗挖隧洞已打通,核心區污水處理廠加速建設主體廠房。 鐵路專用線即將鋪設,陸港保稅物流園規劃過審——未來,礦石可直運廠區,出口東盟的產品在家門口就能通關,物流成本降下去,產業活力提上來。 尾礦變“寶貝”,綠色發展見成效。 南丹三鑫公司的尾礦庫治理現場,正上演著“變廢為寶”的好戲:曾經堆積如山的尾礦渣,破碎篩分后成建筑骨料;治理騰出的安全土地,用于建設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廢渣里提取的銦、鎵,成了高端制造的“香餑餑”,實現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的雙贏。
南方有色標桿工廠。盧伊琳 攝 “以前是包袱,現在是寶貝!”公司董事長莫鋅說,他們計劃投資10億元,建設大廠銅坑河道環境修復工程——固體廢物集中堆場,既緩解尾礦堆存壓力,又通過技術創新回收有價金屬,讓資源循環、產業綠色。 如何推動產業升級,探索關鍵金屬產業“五化”發展新路徑,也是南丹縣縣長聞飛熊思考最多的問題。 他說,南丹試驗區的誕生,是自治區黨委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打破了南丹資源富集卻產業薄弱的困境,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更為全國資源型地區轉型提供了廣西方案。 新起點上,南丹的目標更清晰、更磅礴——到2035年,試驗區產生倍增效應,有色金屬產業產值達2000億元,關鍵金屬產業產值達800億元,關鍵金屬產業全國領先,一批企業成長為全國有色金屬龍頭,入圍全國500強、世界500強。
游客漫步在南丹礦區生態修復項目籠箱蓋景區的林蔭小道。圖源:南丹縣委宣傳部 南丹縣委書記黃建輝對建好試驗區充滿信心,表示將堅決扛起“主陣地”責任,克難攻堅,真抓實干,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關鍵金屬產業集群與創新高地。 群山之間,南丹的實干仍在繼續。從尾礦庫的新綠,到車間的智能設備;從干部的實干腳步,到企業的滿懷信心——主陣地的每一分努力,都在為關鍵金屬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積蓄新的力量,為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筑基。
報紙版面截圖。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