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賀州 > 正文 |
八步區打通綠色循環新思路 畜禽糞污“包袱”變“財富” |
2025年10月24日 10:50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見習記者 陳智超 通訊員 楊華政 呂粵華 溫智芝 編輯:夏曉云 |
|
10月23日清晨,賀州市八步區鋪門鎮供港蔬菜基地里綠意盎然,滋潤嬌嫩紅薯苗的并非尋常清水,而是經無害化處理、通過特殊管道輸送的有機糞肥,曾經讓人掩鼻的養殖糞污,如今成了種植戶爭相使用的“香餑餑”。
采用新技術的紅薯長勢茂盛。八步區委宣傳部供圖 “以前總覺得豬糞雞糞又臟又臭,哪敢往田里用?怕不是要臭氣熏天!”正在田間忙碌的農戶陳世深,笑著道出最初對糞污還田的顧慮。為打消群眾疑慮,鋪門鎮干部多番發力,夜晚的“板凳會”、田埂間的現場講解、張貼的成功案例……一次次耐心溝通,讓大伙兒逐漸明白,糞污經科技手段“凈化變身”,就能成為無味無害、富含養分的有機肥料。
八步區東融(供港)蔬菜基地內工人們正對畜禽養殖糞污固肥還田。八步區委宣傳部供圖
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在八步區鋪門鎮南華村舉行。八步區委宣傳部供圖 思想共識達成后,鋪門鎮進一步打通實踐路徑。一方面搭建“養殖+種植”供需橋梁,讓養殖場的“廢物”精準對接種植戶需求;另一方面投入建設覆蓋全鎮的畜禽養殖糞污管網系統,如同為農田鋪設“專屬營養管道”,從養殖場出口直接“取貨”,經集中處理后就近輸送至田頭,大幅降低運輸成本。 “這下可是省大了!”南華村種植大戶魏香安望著自家580多畝長勢喜人的晚稻算起賬:“用上這糞肥,一畝地成本能省下80來塊,稻子還長得更壯實!”,這“省下的成本”與“提升的肥力”,正是鋪門鎮推動綠色種養循環結出的實效果實。
應用新技術后的水稻長勢喜人。八步區委宣傳部供圖 好模式離不開嚴監管。鋪門鎮明確要求養殖場配套建設糞污處理設施,目前全鎮53家規模養殖場已全部完成“裝備升級”;作為八步區綠色種養循環試點,當地還在探索建立糞污“收集—處理—還田”全鏈條監管機制。 鋪門鎮農業服務中心科技特派員羅妃娟常態化深入田間,指導農戶“按需施肥”;第三方處理公司的司機、噴淋員需經嚴格培訓后持“檔”上崗;環保與農業部門的監測覆蓋養殖場到土壤水質全過程,確保每一滴糞肥安全高效利用。
鋪農業服務中心技術人員正在田間指導農戶規范使用糞污還田。八步區委宣傳部供圖 科技賦能更讓“綠色革命”裝上了“火眼金睛”。“看,這就是我們的‘智能哨兵’。”鋪門鎮農業服務中心干部羅良安介紹,100個AI攝像頭遍布各養殖場及關鍵路段,可實時智能識別糞污外溢或偷排行為,異常響應時間從過去的按天計算縮短到了小時,真正實現早發現、早處理、早根治。 眼下,鋪門鎮的綠色藍圖仍在延伸,引進的糞污資源化利用大項目穩步推進,未來更先進的菌種發酵等技術將落地生根,推動畜禽養殖業向更高效、更環保方向轉型升級。 從刺鼻的“生態包袱”到金貴的“綠色財富”,從養殖戶的“頭疼事”到種植戶的“省錢寶”,鋪門鎮以系統思維破局,在綠水青山間書寫下產業旺、百姓富、生態美三者共贏的鄉村振興生態畫卷。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