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百色市供銷社圍繞供銷社綜合改革核心任務,順應全市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以改造自我、服務農民”為主線,立足實際,著力培育系統龍頭企業,推進服務體系建設和改造升級,創辦鄉村級服務組織,探索“三位一休”綜合服務等,逐步形成服務“三農”的平臺和網絡體系。截至目前,全系統共建成惠農服務公司13個,市、縣級綜合服務中心13個,鄉鎮綜合服務站96個,農村綜合服務社1139個,組建農合聯123個,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567個,全系統市、縣、鄉、村四級供銷惠農組織體系和服務體系基本成型,逐步建成全市合作經濟組織“一條龍”綜合服務體系,實現由商品流轉向為鄉村振興提供現代新型流通綜合服務轉變。
組建市級龍頭企業,培育系統綜合服務“龍頭”。全系統把加快社有企業建設作為推進供銷合作社“二次創業”的突破口和服務“三農”的助推器,大力推進系統資源整合,加強聯合與合作,采取多種方式培育社有龍頭企業。目前,市社組建了百色供銷集團,12個縣級社已全部建立有社有資產管理公司,以此打造供銷社龍頭企業,新建和改造為農綜合服務平臺,探索產銷對接新模式,打通農產品銷售“最后一公里”。利用現有的火車站倉庫投入資金改造建設“832平臺”百色產地倉和銷地倉,以“832平臺”為主要載體,打造全區設區市第一個“832電商平臺+產銷地倉+快遞物流”倉配新模式。截至6月底,全市共組織引導315家經營實體進駐“扶貧832平臺”,上架扶貧產品3831種,2023年上半年成交額0.81億元,累計銷售額5.63億元,入駐企業、上架產品和交易額均名列廣西第一。
構建四大流通服務體系,壯大綜合服務“龍身”。百色供銷集團持續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立足于廣闊的農業農村市場,以辦成真正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為最終目的,發掘網絡潛力,重建和改造各類網絡體系,成效明顯。
加大構建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體系建設。采取“多元化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著力打造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流通、日用消費品、再生資源、煙花爆竹五大新農村流通服務網絡建設。目前,全市供銷系統建成各類配送中心44個,綜合超市78個,農產品經營企業10家,農產品交易市場2個、農貿市場3個,農資企業13家,全市供銷社系統已有201個農資經營網點注冊廣西農資云平臺。
穩步推進縣鄉村三級寄遞物流服務網絡體系建設。截至6月底,全市已有5個縣(市、區)基本完成“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基礎建設及功能配套,完成率41.67%;67個鄉鎮“中心鄉鎮物流中轉站”的選點及功能完善,完成建設任務97.1%;1254個行政村建成“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覆蓋率69.8%。
有序推進農村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全系統積極推進鄉村振興“地頭冷庫”項目建設,截至目前,累計建設地頭冷庫項目24個,總投資2763萬元,庫房總容量達2.6萬多立方米,服務農業產業面積達20多萬畝,有效解決農產品冷藏、保鮮和銷售等問題,助力全市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探索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體系建設。全系統順應“互聯網+”現代流通新趨勢,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打造“網上供銷社”,實現商品銷售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全市供銷系統共組建電子商務公司13個,開展電子商務相關業務的企業22個,從2014年無此業務到2023年上半年完成電子商務銷售額0.93億元,同比增長49.95%。同時,利用元旦、春節、端午節等重要時間節點積極開展展銷推介、打折促銷、直播帶貨、線下體驗、線上推介等多種形式的“供銷大集”活動。上半年,全系統開展供銷大集活動108場,現場交易金額686.67萬元。
創建村供銷社,完善和延伸綜合服務“龍尾”。按自治區供銷聯社的要求,百色供銷集團采取“供銷合作社+村‘兩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企業+N”共建模式,吸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本地農民、涉農企業、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和農村經紀人、農村經濟能人、村組負責人和原基層供銷合作社職工等加入,組建村供銷社。目前,全系統共累計完成新建村供銷社349個,入社農戶1.3萬戶,其中:社村共建206家、社企共建28家、社社共建98家、村企共建6家、其他建設模式11家,輻射帶動農戶2.43萬戶,助農增收1.76億元,實現零距離為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綜合服務。(梁克昆 劉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