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
自治區檢察院全力推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取得新成效
讓“法治思想”在檢察辦案中“開花結果”
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肩負著特殊使命。廣西檢察機關在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深入開展并不斷取得新成效。
下基層解難題“脫薄爭先”
“在支部聯建的帶動下,截至11月24日,我院13項案件質量主要評價指標同比優化提升,綜合排名全市第一。”天等縣檢察院代檢察長梁海民說。
從“拖后腿”變成“領頭羊”,得益于自治區檢察院積極開展的“我為基層解難題”活動。
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自治區檢察院緊盯困擾基層的痛點堵點問題,合力幫扶破解基層檢察院在隊伍、業務、保障等方面的難題,進一步提升了執法司法公信力,推動全區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東蘭縣檢察院曾是全國129個相對薄弱基層院之一,底子薄、能力弱、困難多。帶著目標和任務,自治區檢察院主要領導帶領工作組來到東蘭縣檢察院,為其“把脈問診”。
“一把手和班子要帶好頭,組建好辦案團隊,堅定信心,正視問題差距,抓實抓細強基導向。”“業務問題,差什么補什么,不會什么教什么,要加強人才培養,進一步激發檢察隊伍干事創業活力。”自治區檢察院主要領導針對東蘭縣人民檢察院的“病癥”開出“藥方”。
通過“一把手幫扶工程”、結對共建工程、提質聚力工程等幫扶模式,一年時間,東蘭縣檢察院的司法救助辦案數量從年初的全市排名倒數,上升到全市排名第一;“案-件比”明顯優化,人民群眾對檢察隊伍滿意度進一步提升。該院“脫薄爭先”工作獲高檢院肯定。
與此同時,自治區檢察院緊貼基層業務發展需求,持續推動基層院補齊業務短板弱項、提升司法辦案質量水平。針對不同基層檢察院需求,廣泛開展“巡講+練兵”活動,通過政治輪訓、業務培訓、人員短期交流、定期分享辦案心得等方式幫助基層院提升辦案能力;開展全區檢察機關首次檢察官逐級遴選工作,打通基層檢察官“向上”通道;為薄弱基層院落實信息化建設等專項經費,提升智慧檢務對檢察辦案的支撐能力。
一系列有效舉措,為基層檢察院“打通栓塞”,達到了“舒筋活血”的效果。
給“頑瘴痼疾”戴上“智慧枷鎖”
“頑瘴痼疾”是削弱執法司法公信力的痛點,是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焦點,是推進政法戰線自我革命的難點。自治區檢察院聚焦“頑瘴痼疾”和其他突出問題,充分運用智能化手段加強執法司法制約監督。
自治區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陳潔英說,從完善執法司法內部智能化制約監督機制入手,該院將“三個規定”(《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關于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記錄填報納入智慧檢務系統,在智能辦案平臺設置“三個規定”記錄必填項。
“這個平臺能讓我們檢察官放下各種包袱,促進了公平正義。”自治區檢察院第十檢察室主任何文凱說。
“檢察官離任后違規從事律師職業、充當司法掮客”“有案不立、壓案不查、有罪不究”等,同樣是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為此,自治區檢察院在全區檢察機關部署運用高檢院智慧民事檢察監督平臺,對企業違法線索和套路貸線索實現數據共享,拓展民事訴訟監督案源。
整治違規違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等“頑瘴痼疾”,也是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中聚焦的重要任務。而在辦理減刑假釋案件過程中,涉及多個部門,往往存在堵點、痛點問題。自治區檢察院完善執法司法數據跨部門共享機制,完成全區19個派駐監獄檢察室的信息化建設,建成運行廣西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實現自治區檢察院、自治區監獄管理局跨部門、跨地區在同一平臺上聯合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初步做到減刑假釋案件全覆蓋、辦案部門全覆蓋、辦案人員全覆蓋、案件數據全覆蓋。
自治區檢察院還完善違規從事經營活動和違規參股借貸信息排查機制,完善違規代理案件行為檢測預警機制等,不斷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監督效能。
執法為民彰顯司法溫度
“感謝檢察機關主持正義,為我討回了公道。”近日,持續八年的老上訪戶呂某全對前來回訪的自治區檢察院第七檢察室主任王冰感激地說道。
2013年,呂某正把呂某全告上法庭,稱呂某全修路爆破時砸壞了自己的房屋,要求賠償各項經濟損失共計8750元,法院判令呂某全賠付4725元。呂某全不服生效判決,向當地檢察機關提出申訴。此案經過多道司法程序后,法院改判呂某全不承擔賠償責任,并作出執行回轉的裁定。2017年,呂某全又先后向金城江區、河池市、自治區三級法院提出國家賠償申請,均未獲支持。自2019年開始,呂某全繼續向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及各級有關部門申訴、信訪。2021年,此案被列為最高檢察院督辦案件,交由廣西檢察機關辦理。
自治區檢察院成立專案小組對全案進行審查,從最初的民事審判溯源查找問題。經過檢察機關堅持不懈地釋法說理,最終,呂某全獲得3萬元司法救助金,并自愿息訴罷訪。
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我區檢察機關高度重視涉法涉訴信訪積案評查清理工作,把化解涉法涉訴信訪積案作為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抓手,推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取得扎實成效——
全面落實“群眾來信件件有回復”制度,在3個月內將歷史積壓的2509件群眾來信全部回復,回復率達到100%;
深入開展集中治理重復信訪,用好公開聽證,今年全區檢察機關共開展檢察聽證1800余件次,聽證后化解率達95%以上;
加強訴源治理,及時向有關部門發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290份,努力做到標本兼治。
以民為懷,彰顯檢察擔當本色。自治區檢察院深入開展維護“舌尖上”“腳底下”安全等“檢察為民實事”活動。深化12309“一站式”檢察服務、“一次不用跑”便民服務改革,推出“網上辦、指尖辦”等創新做法。組織開展司法救助助力鄉村振興專項活動,今年1—11月,向1765名涉案困難群眾發放司法救助金2861.76萬元,辦理司法救助案件數、救助人數和救助金額均居全國前列。
“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盡最大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陳潔英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