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會現場。廣西新聞網記者 蔣堯 攝
廣西新聞網南寧9月18日訊(記者 蔣堯)9月17日,由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指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數字廣西集團有限公司、廣西人工智能學會聯合主辦,中國—東盟(華為)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承辦,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自治區信息中心協辦的,“百煉成鋼”中國—東盟數字創新大賽(人工智能賽道)發布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南寧召開。
據悉,中國—東盟數字創新大賽是第三屆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峰會的系列活動之一,大賽共分四個賽道,其中人工智能賽道以推動廣西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為契機,從廣西鋼鐵產業典型場景入手,號召開發者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助力提高鋼鐵產品研發環節或成品出廠質量檢驗效率。進一步綜合科研教學成果與鋼鐵行業業務創新需求,為人工智能和新經濟深度融合注入新動能。
如今,越來越多的鋼鐵企業開始在智能制造領域加大投入,積極探索智能制造新路徑,以期實現制造機械化、自動化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從計算機、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向云計算、人工智能方向演進。作為全球鋼企50強、中國企業500強的廣西柳州鋼鐵集團在這一領域進行著積極探索。
柳鋼集團技術研發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鋼鐵產品質檢中,金相技術仍是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最廣泛應用、易行有效的研究檢驗方法。在傳統的金相定級場景下,企業都會配備專業的質檢人員運用放大鏡和顯微鏡對金屬材料的宏觀及微觀組織金相觀察研究,進而對金屬內部結構及成分含量進行分析,從而對鋼鐵的性能進行分析。在鋼鐵質檢標準中,質檢員所判定的晶粒度級別,也只能是根據多年經驗給予結論,缺少完備的數據管理系統,輕則影響材料強度、韌性等安全性能的判斷,重則引發安全事故。期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消除人工檢測標準不一帶來的問題,將有經驗的專家從繁重的一線工作中解放出來,使其職能從試樣檢測轉換為審核校對,從而提高企業運行效率。
據介紹,此次賽事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解決鋼鐵行業痛點,以匯聚萬眾創新的新方向、新觀點和新思路,共同推動廣西鋼鐵產業智能技術創新應用,助力更多優秀的開發者去探索AI前沿應用,以數字化技術智變推動鋼鐵產業質變,實現廣西“AI+”產業生態的搭建,打造廣西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