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
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30年來,雙方政治互信不斷加強,務實合作碩果累累,人文交流更加密切,中國東盟關系已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
廣西作為唯一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省份,始終是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積極推動者、深度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連日來,廣西日報記者走訪各合作領域的親歷者、見證者、研究者,推出《中國東盟對話30周年/數說亮點·述說收獲》系列報道,擷取合作亮點,講述合作故事,為鞏固拓展雙方關系加油鼓勁。敬請垂注。
【數說亮點】
51人
2017年底,廣西在全國率先面向東盟國家實施“東盟杰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入桂工作計劃”
截至2021年6月底
共計受理崗位申請184個
成功引入51位東盟國家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共計解決技術問題60余項
形成合作成果80余項
廣西支持有關科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在東盟先后建立
17個國際聯合實驗室
27個科技創新平臺
18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
(數據來源:自治區科技廳)

制圖:林倍儀
【述說收獲】
【講述人:馬來西亞科學家、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吳暉锽】
我是馬來西亞人,2008年獲得馬來西亞工藝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十幾年來,我的工作主要是研發新技術以解決發展中國家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2019年,受益于廣西科技政策,我來到廣西大學開展電氣工程領域的科研工作。

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系主任吳暉锽在第8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上做主題演講。(受訪者供圖)
來廣西之前,我曾經到訪歐美亞很多國家,擁有多年國外的工作經驗。2018年,因為工作原因,我深入了解中國電力工程的發展現狀,結果讓我非常驚喜。中國在這個領域發展迅猛,這很吸引我,于是我決定把事業重心轉到中國。
廣西率先面向東盟國家實施的“東盟杰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入桂工作計劃”讓我如愿以償。說實話,我著手申請時還擔心申報過程會繁瑣、拖沓,沒想到,從提交申請計劃到獲得審批,只用了半個月。廣西科技廳外專局高效的辦事效率讓我印象深刻。
廣西大學的科研氛圍濃厚,同事們的科研水平也很高,我和同事們圍繞智能電網交流探討,經常能夠碰撞出思想火花。兩年來,我的研究課題取得明顯進展,目前我已發表4篇SCI論文,申請一項發明專利。同時我還指導30名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同開展研究。

吳暉锽在實驗室做實驗。(受訪者供圖)
2020年6月,東盟杰青計劃期滿,我選擇繼續留在廣西,受聘為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擔任電氣及自動化系的系主任。其間,我主持制定了電氣工程專業國際工程認證計劃,目前該計劃已被國內多所大學借鑒。
在國外工作的經歷,讓我積累了豐富的資源。來廣西大學任教后,這些資源派上了用場。經我牽線搭橋,廣西大學獲得首個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聯合項目。在我積極推動下,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與東盟能源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亞科學院達成了相關合作意向。目前,我正在主持開展4個國際合作項目。
自2019年以來,我連續兩年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一系列高水平、高規格、高質量的學術論壇,讓我大開眼界。中國東盟技術先進展就像科技“盛宴”,讓我“大飽口福”。聚集了財氣、商機、思想的博覽會辦得越來越好,將會給東盟國家帶來更多的福祉。

吳暉锽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中國很多企業致力于開辟國際市場。英國皇家工程師資格證書在電氣工程領域的國際市場上的認可度很高,持有這個證件的企業在市場上很有競爭力。但不少中國工程師苦于沒有這一證書,無法順利開拓海外市場。我是英國皇家工程師資格證書的面試官,連續十幾年參與面試,我發現不少中國工程師實力不錯,但因為不懂面試技巧,很吃虧。我來中國后,希望用我的經驗幫助他們。為此,我編寫了面試技巧,每年培訓幾百名考證的工程師。培訓課上,我模擬面試現場讓學員“過堂”,從制作PPT、規范語言表達、語速的控制、著裝要求等一一把關。3年來,我幫助近千名中國工程師順利拿到了英國皇家工程師資格證。
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的專業評審考官和國際專業注冊顧問,我有機會多次在中國主持工程專業注冊試點項目的評審工作,并促成了中英兩國間開展聯合專業工程師認證、評審和培訓項目等多種形式的合作。
日前,我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評選為2020年度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外籍會士,成為廣西入選的首個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外籍會士(會士是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員在學會中的最高學術榮譽)。

報紙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