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夏靜 張銳 光明日報通訊員 黃雅俊 王方
8月11日以來,湖北省北部出現極端強降雨天氣。隨州、襄陽和孝感等地遭遇特大暴雨,局部地區降雨量超過歷史紀錄。洪水肆虐之下,城區內澇、房屋倒塌、道路被毀、良田被淹。
災區群眾積極自救,各方救援力量迅即響應,干群協力千方百計降低損失、想方設法開展災后重建。防汛救災、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荊楚兒女正努力交出三戰并舉的合格答卷。
“有人在嗎?”
“救救我,我在這里!”
8月12日,隨州市隨縣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張金全,帶領救援人員在柳林鎮邊搜尋邊喊話。一位40余歲的婦女探出頭求救。消防員立即拿來人字梯,將婦女從吊頂處救下。
“你們就是我的希望,謝謝你們救了我!”直到被救時,這位女士已經在黑暗的夾層中困了3個多小時。
8月11日21時至12日9時,隨縣柳林鎮累計降雨503毫米,為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柳林鎮鎮區三面環山,平均積水深度達3.5米,最深處達5米。
12日凌晨2點半左右,柳林鎮降雨加大,鎮政府緊急組織干部30余人上街采取喇叭呼喊、緊急敲門等方式轉移群眾,鎮派出所干警開警車上街鳴笛呼喊,緊急轉移群眾1100余人。早晨6點左右,市縣兩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趕赴柳林鎮受災地點,調集力量緊急轉移受災群眾2000余人。
災情發生以后,隨縣迅速成立“8·12”抗洪搶險聯合指揮部,下設11個工作組,全面組織應急救援救災行動。湖北省消防救援總隊接到報警后,先后調集湖北消防救援總隊全勤指揮部,以及隨州、襄陽、孝感消防救援支隊共40輛消防救援車10舟9艇173人投入隨縣抗洪救援任務。
為防止大災之后出現大疫,市縣衛健、城管等部門派出工作專班,在清淤清障工作中同步進行全方位的衛生消殺。在群眾安置點配備醫生及常用藥品,安排志愿者分發口罩、消毒液、體溫計等,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隨縣正全力開展災區的電力、通信、供水、道路等基礎設施修復工作。
與隨州毗鄰的襄陽,在8月11日夜間至12日也遭遇暴雨,大部分地區降雨量超100毫米。襄陽宜城市板橋鎮鶯河站24小時雨量達484.3毫米,在湖北省城鎮站點中位列第一,城區嚴重內澇。宜城更是啟動了防汛Ⅰ級應急響應。
襄陽公安聞汛而動、全時堅守,3000余警力始終和群眾在一起。12日早晨6時,宜城交警大隊抽調直屬中隊、事故中隊以及市局安排過來的警力重新部署,在保證城區主要路口民警站崗執勤的同時,對積水嚴重的路口、廣場和大橋實行專人值守,對積水較深無法通行的路面進行臨時交通管制。
襄陽市區兩級城管部門加強對轄區內人工河面的巡查力度,及時上報水位情況;檢查重點路段積水情況,協調市政部門處理局部塌方現象;加大環衛力量投入,對主干道上的泥濘及時清理,恢復道路整潔。東津新區00后城管隊員李永濤,不顧個人安危,只身跳入決堤的河水中救起了一名群眾。
為妥善安置受災群眾,襄陽襄城區分別在歐廟鎮和臥龍鎮成立現場分指揮部,緊急調運食品、飲水、藥品、防疫等物資,啟用8個學校作為臨時安置點,利用學校食堂和宿舍為受災群眾提供用餐、住宿。對受災群眾進行心理疏導,并在安置點嚴格落實“查驗健康碼+14天行程軌跡+測體溫+場所消殺”等防疫舉措。
災害無情人有情。災情發生后,眾多愛心人士紛紛向湖北省慈善總會致電了解受災群眾實際需求并表達捐贈意愿。
8月13日,湖北省慈善總會火速啟動“2021年湖北暴雨洪澇災害專項募捐”項目,所募款物通過“幸福家園”村社互助項目等平臺和方式,精準對接村社災后需求,助力災后重建。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14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