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專題 > 時政 > “建黨百年·邕城故事”專題 > 市縣區要聞 > 馬山縣 > 正文 |
心系百姓解難事 扎根基層寫忠誠——記馬山縣司法局加方司法所一級主任科員莫洪林 |
2021年08月12日 17:12 來源:南寧云-南寧日報 作者:楊盛 竇衍衍 編輯:胡瑞陽 |
|
有人說,他是群眾眼中的“及時雨”,群眾需要他時,他就能馬上趕來;也有人說,他是糾紛面前的“和事佬”,動以情曉以理,用人情味調解矛盾。如今,時光在流逝,而他,卻俯下身子,一待就是26年,馬山縣加方鄉的蒼山與翠柏見證了他的執著與奉獻。他就是馬山縣司法局加方司法所一級主任科員莫洪林。
莫洪林接待尋求調解的群眾。記者 楊盛 攝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記者一行的車輛緩緩駛入加方鄉,連綿的群山、靜謐的農舍,恍若世外桃源,然而這里的法治基礎也因其牢固的傳統習俗和相對封閉的地理條件而分外薄弱,人民調解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為社會矛盾滋生和積聚的溫床。 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莫洪林懷著對人民調解工作的無限熱愛,做到哪里有糾紛,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據統計,莫洪林成功調解矛盾糾紛2850多件,沒有一起“民轉刑”案件發生,切實做到了把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充分發揮了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第一道防線”的作用。 在加方鄉,“有糾紛、找‘老莫’”已經成為當地群眾的共識。今年1月,加方鄉村民何某突然橫穿馬路,被曾某駕駛的電動自行車撞傷。事故發生后,曾某立即將何某送到鄉衛生院檢查,并墊付了檢查費和治療費,同時還自愿支付何某伙食補助費。何某2月出院后,雙方因相關賠償問題產生了糾紛。于是,他們找到了莫洪林。莫洪林二話不說,認真分析案件,耐心與雙方溝通,最終完成了調解工作。 早些年,加方鄉水洞采石場發生了一起一民工在進行排險作業時,不慎被落石沖下山崖后并被石頭填埋在兩米多深的石堆里的案件!袄夏痹诘谝粫r間趕到了現場,當民工藍某確認死亡后,死亡賠償如何調解成為最棘手的問題。 為穩定已到場的20多位死者家屬的情緒,莫洪林不顧勞累,不停地與他們溝通,目的是為和平過渡到賠償調解打好基礎。經過莫洪林的不懈努力,雙方當事人終于在次日12時達成了賠償協議,并于14時左右雙方當事人履行協議完畢。而此時,莫洪林已在現場整整待了22個小時,沒顧得上吃一口飯,只喝了5瓶礦泉水。 莫洪林用6個字描述了他的工作:先講情,再講理。由于加方民風淳樸,調解工作大多時候得從情感出發,先拉近彼此距離,再陳述道理,講清楚利害關系!霸谡{解過程中,就是要將心比心用真情感化當事人,用腳底板走、用嘴皮子磨、用真心真情換,他們就會理解!蹦榱终f。 2019年,以全國最受歡迎人民調解員莫洪林命名的“老莫調解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老莫調解工作室”把“法律惠民助推脫貧攻堅”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積極發揮法律服務在脫貧攻堅中的法治保障作用,全面推動法律惠民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為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成為當地黨委、政府的“減壓閥”。 “老莫調解工作室”在日常調解工作實踐中,一直秉持工作人員既是“調解員”又是“法治宣傳員”的普法理念,堅持“調處一件、教育一片”的工作方法,走到哪里,就普法到哪里。在調解矛盾糾紛時,只要不是涉及當事人個人隱私的矛盾糾紛,莫洪林都以就地公開的方式依法調解,抓住圍觀群眾多這一有利時機,對該糾紛涉及的法律法規進行講解,使調解糾紛現場變成一個以案說法、以案釋法的平臺,給雙方當事人和圍觀的廣大群眾上一堂生動的法制課。 自從2008年畢業后,黃覃浩就跟著莫洪林奮戰在調解一線,2020年,黃覃浩從莫洪林手中接過調解接力棒,成為新一任加方司法所所長。他表示,將傳承“老莫”的精神,繼續堅守大山,維護一方安定和諧。 26年的堅守,莫洪林用一顆真心走遍了加方的溝溝壑壑,用一片熱情融化人心桎梏,把滿腔的熱血傾注到人民調解工作上,化解了一個又一個矛盾,平息了一場又一場糾紛,默默無聞地維系著一方的安定與和諧,用堅定的意志和信念奉獻于大山深處人民調解的無悔歲月。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