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 專題 > 媒體行 > 2021全國百家重點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 > 要聞 > 正文 |
從景點游到全域游 “數”說黔江文旅崛起背后的故事 |
2021年05月20日 21:38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作者:李成 路奧博 編輯:羅珊珊 |
|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20日9時50訊(記者 李成 路奧博)這一年多,重慶黔江旅游有兩件令人矚目的大事,一件是濯水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另外一件,就是“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成為了黔江新的城市形象語。 “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一經提出,黔江旅游發展前景豁然開朗。在黔江“旅游大區”建設的大背景下,黔江正按照“一城主導、一江拉動、一點引爆、全域發展”工作思路,全力構建“2個5A+10個4A”全域旅游景區方陣,文旅融合“景”上添花。 從“默默無人”到“數A集群”,黔江文旅產業如何實現崛起?今(20)日,我們一起來 “數”說黔江,讀懂黔江。 “數”說融合 構建“2個5A+10個4A”全域旅游方陣 近年來,黔江的旅游可謂實現了“默默無聞”到“數A集群”的飛躍。 2017年2月,濯水景區通過國家景觀質量評審,取得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入場券”。此后,通過3年全面創建和針對性整改提升,景區達到國家5A級旅游景區標準和迎檢驗收條件,這可謂是黔江文化和旅游事業發展進程中的里程碑。 如今,去濯水“游古鎮老街、品土家美食、看后河古戲、聽蓬江水音”已成為四方游客前來“打卡”的理由。 但黔江并不止步于此,在“旅游大區”建設的大背景下,黔江按照“一城主導、一江拉動、一點引爆、全域發展”工作思路,又提出了更大的目標——全力構建“2個5A+10個4A”全域旅游景區方陣,全力打造黔江旅游“升級版”。 通過景區建設、旅游就業、自主創業、業態培育、環境營造、政策扶持等多種方式,黔江“旅游+”發揮了最大效力,其背后離不開兩個字——融合。 作為渝東南中心城市,黔江用好人文和生態兩個寶貝,實施“文化+”“旅游+”戰略,促進文旅品牌融合。不僅將武陵山國際民俗文化旅游節、中國“黔江雞雜”美食文化節、中國山馬越野系列賽、中國第一鵲橋會婚戀交友活動、原創大型民族歌舞詩劇《濯水謠》“兩節一賽一會一劇”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文化旅游節會品牌;還充分利用紅色、民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旅游景區,推出一批“叫得響、立得住、走得遠”的文化旅游品牌,如黔江特色民族文化產品石雞坨土陶、濯水綠豆粉、黔江雞雜、西蘭卡普等一大批黔江非遺項目已實現產業化。
蒲花暗河天眼。重慶市黔江區旅游投資公司供圖,華龍網發 值得一提的是,黔江文旅融合的各項文化項目也正逐一落地,反映土家十三寨的土家生態博物館、山歌集、中國跑客節、電影《侯天明的夢》面世;濯水古鎮的民俗博物館建成;方言音樂情景劇《天理良心濯水人》、黔江民歌碟、影像集千年濯水和濯水味道,以及電影《輔警威龍》《濯水迷情》《小馬哥的春天》等殺青……優秀民族文化“放歌”“添彩”,促進文旅深度融合。 “數”說開放 7家4A級旅游景區1小時通達 對外開放是黔江“強己”的必由之路,也是黔江“利他”的關鍵之招。 通過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戰略,黔江持續推動對外開放往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走,構建武陵山區對外開放新格局。 當前,黔江正在構建“鐵、公、機”立體交通網絡,通過內外交通建設聯動,實現三維立體交通旅游。區外大交通構建黔江機場、渝懷鐵路、渝湘高速等“鐵、公、機”立體交通網絡逐漸完善;區內聯網升級旅游公路550余公里,全區路網密度達到250公里/百平方公里,實現了7家4A級旅游景區都能夠通過高速1小時通達。
神龜峽。重慶市黔江區旅游投資公司供圖,華龍網發 同時,依托渝東南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開發建設平臺公司、武陵山區文旅融合發展聯盟,黔江正加快建設武陵山旅游集散中心,推動渝東南、武陵山區旅游資源、旅游線路和客源共享,打造重慶重慶中心城區—武隆—黔江—張家界—長沙和長江三峽—石柱(或恩施)—黔江—張家界的黃金旅游線路;打造“武隆—彭水—黔江—酉陽”烏江畫廊文旅示范帶和“石柱—彭水—黔江—酉陽—秀山”武陵山區民俗風情生態旅游示范區,形成烏江畫廊文旅示范帶建設的合力。 在提升旅游管理服務水平方面,黔江搭建多功能旅游服務綜合平臺,引進旅行社集團、旅游電子商務平臺,構建“組團 地接 中轉”三位一體的業務架構,打造開放式的旅游供應價值鏈,讓黔江成為游客出入武陵山區的總端口。
愛莉絲莊園。重慶市黔江區旅游投資公司供圖,華龍網發 “數”說產業 全區10萬老百姓吃上旅游飯 文旅深度融合,激活黔江“美麗經濟”。 今年五一期間,黔江區共接待游客158.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9390.3萬元,比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4.17%,18.81%。 在濯水景區創5A的引領下,黔江區連續3年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綜合收入實現40%以上增長。 黔江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鄉村旅游全域全季節發展,開發精品旅游路線25條,“清新黔江—吸氧洗肺之旅”旅游線路入選全國精品主題旅游線路,30公里美麗阿蓬江兩岸成為鄉村旅游示范帶,入選“重慶醉美鄉村好去處”,帶動全區10萬余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飯”。
黔江濯水古鎮風雨廊橋。重慶市黔江區旅游投資公司供圖,華龍網發 以濯水景區為例,景區在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村容鎮貌、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增加了當地居民就業創業機會、拓寬了群眾致富渠道。通過項目建設、旅游就業、自主創業、業態培育、政策扶持等多種方式,濯水古鎮創造就業崗位3000余個。 值得一提的是,濯水景區還入選《全國鄉村旅游扶貧典型案例》,馮家街道“官村景區”成功創建4A級景區,“開放旅游+精準扶貧”模式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的充分肯定、被國務院扶貧辦作為典型示范推介,扶貧攻堅“主戰場”變為旅游開發“新高地”。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黔江發展,可期可盼。屆時,“峽谷城”游人如織、“會客廳”高朋滿座,黔江將盡顯繁榮景象。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