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照權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強調指出,要深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強化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創新醫防協同機制,提升基層預防、治療、護理、康復服務水平,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成教育強國。作為一所具有87年辦學歷史的省屬重點和省部共建醫科大學,廣西醫科大學要按照“起步就要提速,開局就要爭先”的要求,真抓實干、擔當作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全力以赴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醫學教育。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更多高質量醫學人才
醫大為名,大醫為道。“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是大學的根本性問題。做好新時代教育工作,就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推進教育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作為激發教育活力的根本動力。廣西醫科大學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遵循醫學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扎根八桂大地辦人民滿意的高等醫學教育;始終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到教書育人全過程;始終將人才培養與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緊密結合,使學校發展與國家需求同頻共振;始終把創新精神作為醫學人才培養的靈魂,努力把學校建成廣西創新人才培養新高地、醫學人才供給的蓄水池和高端衛生人才的集聚區。
在這些辦學理念、辦學思想和辦學目標的引領下,廣西醫科大學時刻不忘為黨育人的初心,始終不改為國育才的立場,努力培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新時代醫學人才,提出“重教重育重學,成人成才成功”的教書育人口號;深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創新發展,全面實施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工程,深化以賽促教為抓手的“卓越醫生”實踐教學改革;探索出一條“德醫交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色品牌之路,催生了人才培養改革的內生動力,走上了教育教學全面全新、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二、深化教育改革,推動高等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鹿心社在2021年全區省級領導和廳級主要負責同志專題研討班上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總目標總要求,不斷提高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搶抓用好新發展機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的能力水平。我們要在立足新發展階段中把握重點,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中把握關鍵,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把握具體,推動高等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推動“省部共建”取得新突破。堅持把發展機遇轉為發展成效,充分發揮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三牛”精神,全力加快推動共建任務落實落細。一是準確識變,聚焦關鍵指標和薄弱環節,針對重“技”而輕“道”、重“治”而輕“防”、重“專”而輕“全”的醫學教育格局,拿出硬招實招,破難題、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二是科學應變,把握重點突破關鍵領域,對標對表國家一流學科和一流專業建設標準,不斷優化調整布局,注重提高內涵質量,持續強化現有國家一流和廣西一流學科專業建設,爭取打造更多品牌專業和優質學科。三是主動求變,聚焦生命全周期“整體健康”觀念與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意識,聚力深化醫改和健康中國建設,強化人才培養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師資共享和醫教協同育人機制,建立多學科交叉的教學科研創新團隊和復合型卓越醫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入推進新醫科建設,努力打造區域醫學教育樣板院校。
抓好多校區同質化建設。2019年,隨著武鳴校區和玉林校區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學校基本形成多校區辦學格局。各校區相隔較遠,跨市跨區,必須著力解決“多校區同質化”發展難題。一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布局規劃,優化工作體制機制,統籌推進各校區及相關配套建設時序;另一方面,緊緊抓住南寧教育園區擴容建設這個有利契機,盤活用好學校現有各校區存量,咬住擴大資源增量不放,建立以存量活帶動增量興的激勵機制、以借外力促增量的共贏機制,層層傳導壓力,形成有效責任閉環。
助力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頂層設計上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加強公共衛生與防疫專業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作為全區公共衛生與防疫人才培養的重鎮,廣西醫科大學必須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不斷深化“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和“以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X”多學科為背景的復合型創新拔尖公共衛生與防疫人才培養體系;健全學校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院、科研機構協同育人機制,積極籌建新的公共衛生學院,爭取教學、科研、醫療在國家級大項目、大平臺、大成果上取得突破。
三、主動服務廣西和國家戰略,不斷拓展對外開放辦學成果
教育對外開放是教育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和重要推動力。廣西沿海沿邊,擁有“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獨特區位優勢,多重國家戰略疊加,擁有眾多國家級開放平臺。要利用好這些資源,堅持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積極打造面向東盟的醫學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高地,讓八桂大地共享醫學開放辦學成果。一方面,大力實施海外引智育智工程。主動加強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醫學教育交流的互鑒、互容、互通,繼續參與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展暨論壇、“留學廣西”國際教育展和廣西高校優秀教師出國留學深造項目,持續深化校際戰略合作關系,不斷加強與國(境)外多邊機構的交流合作,擴大醫學教育國際公共產品供給,形成更全方位、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更加主動的教育對外開放局面。另一方面,不斷拓寬與國(境)外高校聯合培養學生的渠道。致力于打造東盟醫學留學生首選留學目的地院校,積極建設中國—東盟醫療保健合作中心(廣西)項目和國際聯合培養基地,加強國際科研合作交流,以重大疾病防治、醫藥基礎研究等為重點方向,打造一批承載國際協同創新的國際聯合實驗室,聯合承擔國際合作項目,共同產出高質量科研成果,通過定期舉辦中國—東盟國際口腔醫學交流與合作論壇、中國—東盟再生醫學國際會議、“一帶一路”國際地中海貧血防治研討會等高端國際學術會議,不斷提升學校辦學的國際聲譽和影響力,為構建新時代“健康絲綢之路”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為廣西醫科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