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黨恩、聽黨話,深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
廣西要繼續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
廣西民族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和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這里收藏、研究和展示著廣西12個世居民族的傳統文化,有銅鼓、民族紡織品等各類藏品近5萬件(套),是收藏古代銅鼓最多的博物館。
“歡迎總書記到壯鄉來,祝總書記身體健康!”在“壯族文化展”展廳的門口,講解員李婭用壯語向習近平總書記問好。
在展廳里,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壯族語言、文字、民居、服飾、織錦刺繡、勞作場景等展品,了解生活在廣西的壯族群眾所創造的悠久燦爛歷史文化。
“壯族是一個向心力極強的民族,始終站在保衛祖國邊疆、維護國家統一的前線。”李婭說,她通過圖片展示,向總書記介紹在歷史上壯族兒女從參加瓦氏夫人千里抗倭,到跟隨馮子材和劉永福抗擊法國侵略,以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百色起義、龍州起義、湘江戰役、援越抗法、援越抗美等,為穩邊固邊和新中國的建立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總書記一邊認真聽一邊贊許地點頭。
“總書記來參觀考察我們博物館,對我們的工作是很大的鼓勵。”李婭表示,下一步要不斷挖掘愛國主義和紅色文化資源,將優秀的民族傳統歷史文化作為對廣大干部群眾感黨恩、聽黨話,深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鮮活教材。
在廣西民族村里,“壯族三月三”同心歌圩節正在舉行,各族群眾其樂融融,壯族阿哥阿妹唱起山歌,苗族群眾吹起蘆笙,侗族姑娘跳起多耶舞……歡快熱烈的氣氛感染了現場每個人。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歡樂的人群中,向大家揮手致意,為大家鼓掌。總書記高興地說,廣西這些年發展進步很大,脫貧攻堅任務順利完成了,630多萬人脫貧。我說過,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中國人說話、中國共產黨說話、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說話是算數的。現在全中國56個民族都脫貧了,兌現了我們的莊嚴承諾。我們還不能停步,接下來要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邁進,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加油、努力,再長征!
聆聽了總書記這番話,參加現場活動的融水苗族自治縣“打同年”文化傳承人董文進激動萬分,他按照苗族的習俗,吹奏了一曲蘆笙迎賓曲。
當經過毛南族群眾山歌對唱的展示區時,廣西民族博物館館長梁志敏說:“去年5月,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現在毛南族在用山歌歌唱美好的新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停下腳步,駐足凝望著毛南族群眾,為他們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感到高興。
“在環江生活工作,我深知當地脫貧攻堅的不易。”參加活動的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文化館館長覃曉琳,看到總書記對毛南族整族脫貧如此關心,感動不已。“在總書記講出‘中國人說話、中國共產黨說話、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說話是算數的’那一瞬間,我已是熱淚盈眶。”
她告訴記者,這些年來,毛南族的生活越來越好,自己在從事群眾文化工作中越干越有熱情。“我們一定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再接再厲、繼續奮斗,讓毛南山鄉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廣西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要繼續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為我們進一步深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唐正柱說,在黨的民族政策照耀下,廣西各民族相親相愛,親如一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將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