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河池市委書記 何辛幸
河池是廣西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河池市堅持“因地制宜、發揮特色,長短結合、種養兼顧,黨建引領、龍頭帶動,群眾增收、集體壯大”的發展思路,實施“十大百萬”產業工程,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打造扶貧產業集群,走出一條貧困群眾發展致富、高質量脫貧的新路子。
加強組織領導,壓實產業扶貧責任。健全責任體系、組織體系、政策體系和幫扶體系,全面壓實產業扶貧責任,選派8500多名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駐村開展工作,覆蓋全市1604個貧困村、深度貧困村、非貧困村,全市4.58萬名干部與17.6萬戶貧困戶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
堅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扶貧產業。實施“十大百萬”產業工程,實現扶貧產業對貧困戶全覆蓋。全市桑蠶生產規模連續15年穩居全國第一,肉牛肉羊飼養量及出欄量居廣西第一,油茶總體規模廣西第二。目前,全市縣級“5+2”特色產業貧困戶覆蓋率達94.85%,貧困村“3+1”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2.7%。
強化黨建引領,以龍頭帶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書記領談”工程,深化“黨旗引領·決勝脫貧”三年攻堅九大行動,推廣“黨旗引領·聯建聯養”“六聯一帶”等經驗做法。探索“村黨支部+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帶動貧困群眾致富增收。
拓寬電商渠道,讓特色農產品變成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元寶”。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積極拓寬銷售渠道,全力開展產銷對接,帶動貧困群眾就業3000多人,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產品1.3億元,增收7873萬元。
發揮主體作用,增強貧困地區發展內生動力。大力培育聯貧帶貧主體,成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7360家,引導貧困戶入社8.77萬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直接帶動26萬群眾年人均增收2200元以上。強化教育扶貧,狠抓控輟保學,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健全正向激勵政策,激勵黨員干部下沉脫貧攻堅一線實現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