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親戚”來了
——新疆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紀實
4月12日,新疆阿克蘇市紅橋社區王三街70戶商戶和他們的結對“親戚”一起為“同心樹”掛牌。這是他們去年10月一同種植的民族團結之樹,見證著各民族相濡以沫的深情厚誼。
“王三街現在已經開展了6輪結對認親活動,159戶商戶有了自己的‘親戚’,他們文化互學、商業互助、生活互幫、技能互授,組成了相親相愛的大家庭。”紅橋社區主任阿依仙木古麗·艾買提自豪地說。
3月中旬以來,新疆各地各部門各單位廣泛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各族干部職工深入天山南北,不僅用真摯的情感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動人樂章,還身體力行參與到春耕生產與脫貧攻堅工作中,為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貢獻智慧和力量。
新疆醫科大學31名結親干部來到和田地區墨玉縣后,與“親戚”一同勞動、給孩子輔導功課、為“親戚”送去冰箱、電視、衣柜等物品,用實際行動和“親戚”交流交往交融。在村民布海力且姆·買買提家中,結親干部、新疆醫科大學維吾爾醫學院黨委副書記馮廷虎與布海力且姆·買買提在庭院里一起種樹。布海力且姆·買買提說:“他們來了我特別高興,前年他還帶我去烏魯木齊旅游,我們去了大劇院、國際大巴扎等地方,他就是我們一家的親人。”
阿克蘇地區沙雅縣英買力鎮庫勒庫木村村民穆凱熱姆·阿合尼亞孜正忙著種藿香。過去穆凱熱姆·阿合尼亞孜家庭收入主要靠3畝果園。結親干部、阿克蘇地區農業農村局干部張軍偉發現她種植結構單一,沒有把空閑的土地利用好,就建議她在果園地里套種經濟效益較好的藿香來增加家庭收入。回憶起當初的情景,穆凱熱姆·阿合尼亞孜說:“‘親戚’讓我種藿香,以前沒有種過,也沒有技術,擔心種不好。”為了打消她的顧慮,張軍偉承諾提供種子和技術扶持,銷路問題由“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幫助解決。種藿香這一嘗試讓穆凱熱姆·阿合尼亞孜家里的收入有了意想不到的增長。她說:“去年種了3畝地藿香,賣了15000塊錢。非常感謝‘親戚’對我的幫助。”
新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干部劉剛來到庫車市阿拉哈格鎮吉日木勒克村“親戚”熱比古麗·艾海提家中。從種子、化肥到兒童課本、玩具,劉剛每次下鄉都要為“親戚”帶來禮物,這次結親正值春耕備耕大忙季節,他專門從烏魯木齊帶來了各類優質種子,一下火車又馬不停蹄地在庫車當地購買了化肥等生產資料。一進門,劉剛便對熱比古麗·艾海提說:“我給你帶了些蔬菜種子和花種子,還有一些肥料,我知道你家后院有一塊空地,我幫你一起把這些種子種上,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014年,劉剛在第一次參加“訪惠聚”駐村工作時和熱比古麗·艾海提一家結為“親戚”。熱比古麗·艾海提說:“我生病的時候,劉剛哥哥幫我聯系醫院,給我錢讓我恢復身體,是他幫助我渡過了難關,在我身體好了以后他還幫我找工作,現在我每個月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生活慢慢好起來了。”
在和田地區墨玉縣吐外特鄉瓊庫勒村村口,新疆高級人民法院法警總隊副總隊長李海珺一下車,等候已久的91歲老人凱麥爾罕·吾舒爾就立刻上前擁抱他。“你來了,咱家就團圓了!”老人激動地說。老人的孫女古再麗努爾·米熱阿不都拉迎上前說:“叔叔,疫情發生時,我們聽你的話,連院門都沒有出過。”“好樣的。”摸了摸她的頭,李海珺非常欣慰。
午飯時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凱麥爾罕·吾舒爾說:“沒想到,老都老了,我多了一個時刻把我裝在心里的兒子。現在他來了,我們家就團圓了。”老人說著,眼中閃爍著淚花。
午飯后,李海珺走到后院,拿鐵鍬把庭院所有空地翻了一遍,使原本凌亂的庭院變得干凈整潔。正在準備行李的古再麗努爾·米熱阿不都拉突然發現,自己的口袋里又多出了300元錢。此前每個月,她總會定時收到李海珺300元的轉賬紅包。老人的兒子米熱阿不都拉·馬合木提一直四處打零工,家里日子不寬裕。李海珺四處聯絡打聽,幫他找到了一份工作。
問冷暖,為基層群眾排憂解難;話生產,與“親戚”一起下農田忙春耕;謀發展,送去脫貧致富“金點子”……新疆各族干部職工奔赴南北疆鄉村,看望結對“親戚”,在送去春天的問候與關愛中,共播希望發展的種子。用他們的話說:“親戚”越走越親,心與心越靠越近。(記者 王瑟)